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交朋友》教学反思

(2010-11-07 19:01:51)
标签:

心理健康

教学反思

杂谈

分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教学反思:

前三个环节设计有点平淡单一,三个关于交朋友的魔法都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形势不是多样化。但是有时候形势是服务于目标的,所以我得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然后思考除过这个方法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服务于目标。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要基于学生需求的分析,也就是备学生。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忽略都是由于自己忽视了教学目标。

一节心理课方案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话题的选择。具体选择什么话题需要更具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一年级孩子从幼儿园来小学只有2个月,熟悉了学校、老师、同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生活的适应都是可以选择的话题。小学生学校生活中学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和同伴的交往。同伴关系是发展小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同伴关系是满足小学生社会交往需要,获得社会支持。现在开学才两月,同学之间并不是很熟悉,了解并不是很深。另一方面,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学生与他人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孩子渴望与别人交往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交往?所以选择交朋友这个话题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关于教学目标的把握是我这节课重点要反思的地方。自己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只是想通过这节课让他们学会交朋友,但是忽略了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具体有操作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很好的指导我去把握各个环节的重点难点。而不是在呈现自己课件的一个过程,完全忽视学生的需求。比如这节课第一个交朋友的魔法是讲卫生,这个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不需要重点讲。第二个懂礼貌的环节设计了角色扮演,也只是临时想起来的,不过我感觉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角色扮演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考察学生对于礼貌的掌握程度,这个环节只是面向个部分同学,他们虽然懂得了如何礼貌的邀请小朋友们,但是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总结和指导。

比如:见到人应该怎么称呼,比自己的大点的叫哥哥哥、姐姐,比自己小的叫弟弟妹妹。见到老师就叫**老师,和自己一样大的就直接称呼名字。

见面要主动问好,**,你好!不知道名字的时候就直接说“你好”

想和别人交朋友的时候,先说“你好,我叫***,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然后要先向别人清楚的介绍自己之后再邀请别人介绍自己。

关于这一步需要老师详细的讲解,并且找同学示范给大家看看。这个环节在交朋友课程中应该算是重点和难点。

下一个环节是主动去交朋友。这个环节开始之前,先邀请班级里面已经成为好朋友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一下他们是怎么交朋友的,然后再开始交朋友活动。这样的活动才会起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作用。活动是服务于目标,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

 

具体问题

1 向学生提问的时候要明确,比如,大家给故事编个结尾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比较模糊,不好回答。改成“小熊的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再一次去请好朋友时候会怎么说?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不好?

2 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3 学生回答问题时候,老师要帮着丰富答案,善于引导学生。

你说小熊不礼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哪些行为是不懂礼貌的表现,具体丰富的答案对一年级孩子比较好。

他不礼貌我们该怎么改正?

4 关于自我介绍,应该情境不同,有不同的介绍方法。这个情景就需要老师来创设。比如第一次见面时,比较熟悉的人之间你还需要介绍什么?

5 要善于扑捉孩子发言中的亮点,对其他孩子有引导性的发言,比前面发言有进步的要肯定。这样学生会思考,哪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好。(心理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6 上课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上课不发言的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慢慢的不想思考。另一类就是分心的学生,他们也会游离课堂之外。

7 批评和表扬学生都要有理有据,让学生明白自己收获奖励和被批评是什么原因,这样可以给他们以后行为有个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会交朋友
后一篇:泰小实习随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