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ariinsky & Oksana Skorik

(2012-12-23 12:54:46)
标签:

杂谈

(我觉得这标题这么写我才舒服)
http://ww1/large/696af871jw1e03a84mp5rj.jpg&690Oksana Skorik" TITLE="Mariinsky Oksana Skorik" />
2012年12月22日,马林斯基大剧院Baden-Baden演出天鹅湖
(上图为Mariinsky群鹅谢幕照,图中无当晚主演)

这是一场好奇了很久的演出——用好奇二字比期待更合适
好奇的原因,就是这个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yqcXz93HQw/
其实马林斯基近年用人争议在此之前就有,但以前一直还算可以接受范围内,有人卡在一级独舞始终不得首席,有人当了首席大家却觉得以首席来看似乎还欠点火候,这也都属正常现象。毕竟数百人的大团,家大业大众口难调。
但Oksana Skorik的出现,终于成了引爆芭蕾饭对于马琳用人争议的导火索。

视频确实是最好的证据,视频里就如马琳官网演员资料所列,这位89年出生07年毕业入团的新人,自09年以来三年间天鹅湖睡美人堂吉诃德仙女们吉赛尔,主演的名剧范围相当广,失误率也居高不下,半小时失误大集锦,若不是自己台上犯错,别人也不能凭空造出来。

当然谁都知道演员也是人,台上犯错的概率谁都有,再辉煌的大师也不例外。但对于Oksana Skorik,显然大家的不满有两点:一,根据各场次观众的反馈,这姑娘的失误率和失误程度着实是太高了些;二,即使说年轻演员需要给机会,但马林斯基你能不能让这姑娘琢磨明白了一个戏之后再去演其它的,不要屡错屡跳,还屡跳屡错——当然,大家更大的不满还在于:这位还能屡错屡升。07年入团至今五年,群舞领舞二级独舞,本季开始,她已经成为了华丽丽的一级独舞,距离首席一步之遥。

不过在亲眼看现场之前,我也想过,也许那个半小时失误集锦是以偏概全有意集中夸大,总归还是要亲眼看看这演员主演全剧的效果。也许真的是神经刀,忽而鸡血忽而狗血,也许人家会有进步,总之眼见为实。

22号的演出本来要和毛毛去看,没想到这娃临时回国,最后拉了难得晚上不用演出的雪姐一起。

雪姐之前没看过那个半小时集锦,偶本着打预防针的态度大概提了下今晚cast上女一号近期争议不小(毕竟想到万一演出真坑爹了,拉朋友来看马林斯基结果赶上这么个货不对板的主演俺于心不忍)。雪姐毕竟自己就是演员,天天在剧院里见过演出现场各种计划外的情况,演员的伤病,道具的差池,其实作为舞者,大概是职业内亲见的经历的太多,所以反而会对演出中的状况更淡定和理解。开场前还笑我是殿堂级演出看太多,眼光忒挑了,又不能每个跳天鹅的都是Lopa美Z呀。

没有天鹅出场的第一幕,好好欣赏了马琳的群舞——其实我也要感谢今天这女主的cast,心情和同看马琳天鹅湖却由Lopa主演完全不一样,说真的,看Lopa的时候注意力真的很难再分给别人,也更是因为有Lopa那样的主演,群舞多好,都觉得理所应当,因为他们必须好,才配得起Lopa。
第一幕绝对是航母级的发挥,从序曲开始马琳的乐队就让人有值回票价的感觉。虽然总有乐迷那边的朋友颇高贵冷艳来我这说什么“哦你去看马林斯基呀,哎呀指挥不是捷杰耶夫就没意思了”,但我必须要说,术业有专攻,当然马琳的重大演出都是姐夫掌门,但马琳自家乐团负责芭蕾演出的指挥也不是吃干饭的,马琳的乐团之所以是航母的重要组成,水平是一大因素,配合芭蕾的演奏更是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知名乐团录制的芭蕾音乐的CD总差强人意的原因。因为演奏效果和演出效果有时候是大相径庭。
一幕两大亮点,三人舞,小丑。三人舞很开心看到了小新人Maria Shirinkina,现在刚是二级独舞,但很让人看好她的发展,网上有她吉赛尔首演的视频,不但技术扎实,表演上也很贴合角色。今天的三人舞很让人想起前不久马林斯基用Novikova跳三人舞时的样子。
小丑在第一幕开外挂地转了40圈,完成质量和旋转速度,我当时就已经觉得,估计,这是今儿晚上最精彩的圈儿了(三幕的黑双证明了我在一幕时的猜测。。。)
看一幕的时候雪姐也是禁不住各种赞叹,哎呀马林斯基的演员条件太好了,哎呀她家的变奏好难,哎呀群舞队形动作好整齐,哎呀灯光效果真出彩。

二幕,要说的点就更多了,还是那句话,因为今天的主演,反而让我更在意了当年Lopa主演时被我忽略的其它人。二幕要说最精彩的引爆全场喝彩乃至惊叹的,恐怕有些出人意料,竟然是四小天鹅——当然这个舞段人尽皆知是一个原因,但礼节性的鼓掌之外全场发出“WOW~~~~~~~~~!”这样的喝彩,整晚的演出只此一回。因为真的太整齐了,这个整齐度如果非要我来描述的话,我得说,四个演员就好像被编程了一样不可思议。虽然这也和动作特点有关(像四小之后出场的四大,马琳这版想跳齐着实不容易),但在二幕结尾就能看出来,当晚的四个演员本身整齐度就超过其他人。何况马林斯基的整齐,是以优雅规范的动作为基础,而并非单一追求动作同步。
说到观众反响,其实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四小天鹅之前的舞段可就是白天鹅双人舞啊~

好吧,于是终于该说说我们这位女主演了。
从9月开季,马琳在北美、台湾、日本巡演就都用了这位主演天鹅湖,北美场听说是挥鞭转不靠谱,台湾站的时候演出前舞团领导以及主演和媒体见面,这位大小姐是唯一没出席的神秘主演;到了日本站更是匪夷所思,听说有一场天鹅湖在白天鹅一出场就摔了——虽说粉丝已经出于省事外带鄙视的给这姑娘起了“O掉掉”的外号,但白天鹅出场的动作能直接摔了也还是颇挑战大家的想象力。
而我在德国看的这场,白天鹅出场的时候,我赶脚日本场摔跟头的悬案得解了——O掉掉同学在白天鹅出场的那几步足尖的时候第二步明显一晃。(我……实在觉得这动作让学生来做能晃的都不多吧)
好吧直到这个时候你也能说,失误的概率谁都有,海外巡演的演出场地不熟悉blablabla,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或者说换个别的演员哪怕是我不了解的新人,我也都能理解,但O掉掉她真的“前科”太多,没法不让人对她的演出质量带有怀疑,并且,她在后面的演出里也完全没拿出什么能让人宽慰说出场的晃动是瑕不掩瑜的发挥来。

其实我还真的是带着“找优点”“挖进步”的努力去看的,还是有几个侧抬算得上质量不错,姿态算得上出彩,所以说白双结束时的掌声也不能说完全是礼节性,这样的发挥对于德国观众来说也算赏心悦目,何况编排的底子在那,再有航母群舞的气氛烘托。毕竟一场演出舞台上乐池里几十人的共同努力,主演虽然重要但其他人的正能量也会加分。好比波娃小瓦为什么去了米哈的DQ再跳不出莫大时期外星人般的震撼感,他俩状态不如莫大是一方面,给他们配戏的班底比莫大的阵容有差距也是一方面。而且我还真觉得在二幕的时候,Oksana的手臂是比以前看到的视频里还是有进步的,曾经看过一场她主演天鹅湖的私录视频,简直可以用灾难性来形容都不为过,拿那场来比这场,那确实有进步。而且可能也和舞伴有关,以前看到的那个视频舞伴是Shklyarov,小帅哥简直是把不耐烦都写脸上了(当然这么做也不太对),而这一次的舞伴,是几经更换最终确定的Ivanchenko。
自从Matvienko退役回了乌克兰Sarafanov转会去了米哈,这两年马林斯基的首席一栏明显阴盛阳衰,有限的几位男首席现在差不多都和Oksana配合过了,这一次安排Ivanchenko,想来是老首席稳妥吧,以及托举会比较给力。
说到Ivanchenko的托举,网上有他10年前客座莫大和Volochkova搭档天鹅湖的全场录像——要知道Volochkova那可是出名的高个子首席,外带曾经跟莫大在“体重问题”上反目。而我们能和Volochkova配合的Ivanchenko,今天搭档一个立起足尖还矮自己小半头的Oksana,所有举的动作竟然都要用明显的深蹲来铆劲——看到托举的时候,我就真相信那个半小时失误集锦真不是找茬黑人了,还记得那视频里列举的O掉掉的技术性硬伤之一,就是托举时不配合舞伴。这点在昨晚的演出很明显,按说她身高真不算高(马林斯基现在170以上的Ballerina简直是主流),儿时还闹过厌食症(这事可是国际知名都纪录片主角了),没道理托举上很费劲,唯一的解释就是,女主演自己不配合。

比深蹲托举还让我想吐槽的,是这个动作。来,我们先让同一动作的Lopa版出来养眼一下
http://www.deccaclassics.com/imgs/s300x300/0743302.jpgOksana Skorik" TITLE="Mariinsky Oksana Skorik" />nodding,就是这个美到了直接被用来做DVD封面的托腰——昨晚的演出,所有这个动作,Ivanchenko都是双手完成的……至于被托着的那位,更是毫无舒展可言,整体简直就是小心翼翼不敢撒手。
刚半天都在说动作,现在想想剧情这里原本是啥?夜幕降临王子独自一人湖畔打猎,偶遇被变成天鹅的公主,二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于是有了这段水乳交融互诉衷肠的双人舞。可昨儿晚上的发挥跳成了啥?容我在这里不太厚道的发表一下我个人在现场时的观感:那简直就是王子打猎归来拎着一只死鹅!!!【←我承认这句话属于纯主观吐槽,要是有高人能找着既还原又客观的描述还望不吝赐教】
以前Ivanchenko搭档170的Volochkova甚至175的Lopatkina也有双手的时候,但都没昨儿这位费劲,何况这个动作做难看了也不光是舞伴的问题,白天鹅自己姿态也让整个效果大大减分。于是就要说到半小时失误集锦里的槽点,O掉掉双人舞太过依赖让舞伴找重心,托举类是,扶腰转也是,白双黑双里好几个扶腰转这姑娘的轴心都晃悠得厉害。

白双和之后的白天鹅变奏虽然比不上前辈们的优雅哀婉,但姑且还能算新人尚需努力吧,好歹没出大硬伤,白天鹅变奏的斜线偏了几次总之没掉。我本来想着二幕女主演的难点都过去了,谁承想紧随其后那组击打脚跳,简直是慢镜头的速度,这个着实有点突兀,这一段本该是二幕情绪上的最高潮,前面群舞的段落全都和以前熟悉的节奏一样,偏偏到了女一号,突然速度放慢,这时候哪还有什么剧情、情绪,简直就是求稳妥不出错。或者说乐队估计也太了解Oksana了吧,知道她到了这就得减速不然体力不足?相比昨晚和乐队配合得天衣无缝24双足尖鞋几乎只有一个落地声音的群舞,女主演反而需要靠乐队来迁就,着实有点讽刺。半小时失误集锦里吐槽过她的乐感,我倒是觉得除了不听音乐的毛病之外,能力有限也顾不上音乐的可能性估计也有点。

当然每个演员是可以有自己的处理,舞段的快慢有不同,波娃的吉赛尔还比传统版显得疯狂,最根本的是要能自圆其说,改动作改编排是为角色考虑还是因为能力不足?前者的情况显然不适用于昨天晚上这场,因为Oksana她真让我看不到什么角色表演,而是连表情都没有,这点甚至比半小时失误集锦里呈现的还严重,半小时失误集锦里还能看到,这姑娘09 10年的时候,虽然也大错小迷糊的,但在出状况之前,还能保证表情甜美。可后来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自己闪失太多压力太大,后期的视频里就能看出来,一到难度动作前表情就僵,而昨儿晚上,不知道是她想表达白天鹅的清冷却不得要领还是怎样,整个二幕完全无表情,甚至还带有几分她个人气质上的凶悍(我昨天的位置是一层楼座边上第一个,所以距离舞台相当近)

这个无表情无表演对于演绎天鹅湖来说是很致命的,因为这出戏要求女主演分饰黑白两角啊,你白天鹅都带凶相了黑天鹅要咋办。
事实证明,这姑娘的黑白天鹅就是靠舞裙颜色区分的= =+

之前雪姐也说我,兔子你别看什么都拿Lopatkina来要求,不然我们别的芭蕾舞演员还能入眼么。我之前也在反思,是不是马林斯基版Lopa在我这里太殿堂级以至于这个标杆给年轻演员竖得太高。但马林斯基谢尔盖耶夫版我各种现场录像看过的远不止一个Lopatkina,和她角色处理大相径庭(尤其是黑天鹅)的大有人在,比如Tereshkina的黑天鹅,就有属于她的细节和眼神,在保证剧情合理连贯的情况下演绎出不同风格的角色,本来也是每个舞蹈家追求的效果。而我对Oksana的不满则是来源于,她仅仅是在做动作,完全顾不上表演。看过她之后我倒不是觉得我苛求了她,而是我以前苛求了Somova= =+

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说过,京戏里有种说法,有的演员在台上演的是行当,而有的人则演的是角色。
其实这话说给很多舞台表演艺术都通行。黑双的慢板部分,白天鹅在窗边若隐若现,黑天鹅在舞会上左右逢源,这一段Lopatkina的现场我绝对一辈子忘不了,白天鹅外表黑天鹅内心的神级表演超越任何录制版的后期特效,而Oksana在这里,一样的动作编排,没有那表演功底出来的效果简直不像是同一个舞段,在Oksana这里,我看到的还是一个按照指导老师精雕细琢去完成“胳膊该摆在那头要往哪看”要领的新人。不过能看出来这个,也许至少证明她有在努力吧。但“新人”、“年轻”不是万能的理由,再是晚辈,今年也已经23快24,何况马林斯基这几年给了她远超同龄人的大量主演机会,要知道13年前马林斯基访华的天鹅湖,被咱江爷爷接见的那场主演就是Lopatkina,那时的Lopa其实不比现在的Oksana大一两岁。美Z客座斯卡拉录制的第一张碟就是天鹅湖,那时候的Zakharova也才25,4年前我在柏林看Polina和Malakhov的天鹅湖,技术上无与伦比,角色表演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得成熟,而那时候的Polina,和今天的Oksana一样大。更别说我还看过Krysanova的天鹅湖职业生涯首秀,作为debut,当时才21岁的K娃超炫的圈儿就秒杀昨晚单圈勉强32圈的Oksana。

技术上屡屡需要改动作改编排来迁就,表演几乎不存在,单说身材纤瘦软开度不错,这条件换做西欧舞团拿来当做未来之星大力栽培没问题,但马林斯基缺这样的人才么?怎么这一位竟然能让马琳团长说出是未来世界巨星的话了。看看前头提的几位巨星在她这个年纪已经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了吧。【咳咳,其实Fateyev在媒体面前过度吹捧O掉掉简直是给她拉仇恨招黑,不然群众也不会对一个新人独舞意见这么大】

哦对了,其实在二幕的时候我还在想,兴许姑娘近期各处巡演得到锻炼有所进步,是不是O掉掉的外号,以后可以改叫O晃晃?

然后三幕黑天鹅变奏的最后一步,这姑娘的足尖就掉了,还顺带站的方向不太对(这个失误像极了半小时集锦里出现过的一个!所以我现在确信那个视频真都是她典型症状,不是随便赶上她失误的镜头就凑在一起,是真的对她做过认真的分析的)

其实我好像很久没揪着技术发挥长篇大论了,我始终认为,古典芭蕾虽然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但古典芭蕾舞剧毕竟都是一部部情节完整的“剧”,终极追求应该是剧情和角色,而真正的高手就是巴普洛娃说的“Master technique and then forget about it and be natural”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技术于无形,因为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握动作,所以在台上的每个动作都是为了表现情节和人物。即使在那些高难度的变奏里也不让人感觉出戏。这个听上去很玄乎,但能做到的不在少数。而Oksana在表演上的贫乏更让人不可能去视而不见她技术上的软肋。

也不要说天鹅湖的剧情主线简单,就是俗套的王子公主故事,马林斯基版虽然堪称现行版里最传统最接近佩季帕的吧,但马林斯基的第四幕相当好看,不但增加了群鹅领舞的变奏,还有一段王子公主的双人舞——相比每个版都必不可少的二幕白双三幕黑双,马琳版的四幕双人舞其实更考验表演功底,白天鹅失望于王子的背叛,绝望于魔王的诅咒,王子赶来解释自己是中计被骗,百口莫辩——很细腻的剧情是不是?问题是得看谁演= =+这段舞除了几个托举之外技术要求真不高,可O掉掉依旧跳了个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怕是对这版本身不熟悉的观众,看了这段少有的双人舞,都完全不清楚加这个舞段是要表达什么。

以上,基本是我对这位好奇许久的争议人物的现场观感。简而言之,年龄不是借口,特长不是没有,但失误高表演少,真真致命。她的确不是一无是处甚至可以说拿到西欧也是可以当首席的人(人无完人,说实话她的毛病很多演员都有甚至更大),但在拥有一票真正巨星的马林斯基,说她会是未来的世界级芭蕾巨星,笑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