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 |
2008年6月20日,完成了论文《我国利率的预测》的答辩。
2004年如约进入闵行的交大,2008年从交大完全撤出……
2004年如约进入闵行的交大,2008年从交大完全撤出……
从以召集人的身份建立起F0407102班,从到教材科领大学的书,进入上院108,上大学第一节课(数学分析),各类课程不断在我的课表上出现,课程的难度不断地加大,内容越来越抽象,记得在每学期不是大冷就是大热,在图书馆复习功课,猜测老师的出题思路……
大一期间,很有勇气地参加了学生会主席的竞选,虽然失败了,但在团委组织部干了两年的事;记得在数学协会,和兄弟们一起招募会员,组织数模竞赛的讲座;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校门协助值勤的活动;在楼栋干了两年的团总支书记……
大一时的心里课认识了汪汪;大一和大二之间军训仍历历在目;大二Jason开启了我职业生涯的大门;大三暑假实习招聘的失败;大四暑假成功在浦发实习;大四求职小组的集体行动……
回忆曾经上过的课:
裘兆泰(数学分析):教学认真,批改题目认真,关心每一个同学,教书的同时教我们做人。
李乔(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走到半山腰,看到“渐入佳境”。
现代数学选讲:让我认识了真正的数学。
李红泽(数论):学的比较有感觉。
C 语言(范援朝):第一次学计算机。
李大明(数值分析):很乱的板书,另加上感觉最糟糕的考试。
赵增铃(数据结构,VC++ 程序设计):第一次考试差一点作弊,拿出来后被吓了一跳,又塞了进去。
肖冬梅(常微分方程):第一次看见数学系女老师,期中考试得不错。
章璞(抽象代数):说话很慢,但是说道激动时,很有激情,可以出一份语录。
余军扬(复变函数):年轻的老师。
邓大萌(离散数学):学的不像数学,是逻辑。
王桂兰(概率论,毕业导师):教学很认真,很关心同学。
孙祝岭(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答辩老师):只是记得乘法模型的均值要我们用加法求而不是乘法,照搬套路。
王亚光(实变函数):讲课耐心。
孔德兴(微分几何):耐心。
王晓敏(线性规划):二专同时在学,看上去比较简单。
宋宝瑞(数学建模,答辩老师):抄书式授课,不冷不热。
肖柳青(经济学模型):简单的东西,跟我们讲了许多经历。
韩东(随机过程,多元统计):耐心的教学,对自己的领域很熟悉。
王铭(拓扑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去高考出卷披卷,结果就是期末考试卷谁能看懂。
李亚纯(偏微分方程):又一个女教师,讲课很清楚。
刘小军(数学软件):极有用的课,自己学的不好。
李良攀(泛函分析):一起踢过球。
黄建国(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少有的用PPT上课的老师,喜欢在上课时东拉西扯。
周刚(数学建模,数学史):上课讲了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把数学讲的很有趣,但是说到考试他是我碰到的第二个混蛋。
叶中行(数理金融,金融信息分析):站错队,好像很厉害,但实际情况不好说。
体育:选了乒乓,足球,擒拿格斗(和吴对摔),足球。
英语:考试四次都考得很烂,关键是交大特色的听力。
政治课系列:都讲得很无聊,但黄钢的邓论看片子和陈方的法律课不错。
周雨燕(证券投资分析,企业管理实务):讲了许多实务,学到很多东西,了解了实际社会。
其他人文课(大学语文,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国政治,心理自助,中国军事史,交响乐欣赏):认识了许多朋友。
物理生物:无聊但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
二专课程:
周小伟(宏微观经济学):二专最基础的东西,让我了解了经济学是什么东西,讲课很形象。
庄晖(管理学原理):经常发资料让我们讨论,最精彩的是有一次请了一位实际的经理人给我们讲实际的理论运用。
石桂峰(会计学):让我了解了会计,同时和我们讲了许多实务,也是考试让我了解了什么是CPA考试。
杜素果(运筹学):讲课讲得不怎么样,很丢数学的脸。
伍青生(市场营销学):大学学东西学的最多的课程,让我们看许多matketing 的东西,求职面试时给了我许多可以参考的东西,让我做了《招商银行和花旗银行的营销比较》。学了许多MBA 的东西,也是大学最有趣的考试。
徐晋(货币银行学):上课时讲的东西很杂,讲了许多中国未来的形式,同时讲了许多我们这个社会的机会,许多知识灌输了给我,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但上课不好好上,让我们讲课大半节课,自己补充。但到了期末考试,是大学遇到的第一个混蛋。
蔡明超(国际金融):数学系系友,上课讲了许多实际海外投资的实务,让我建立了“万贯先锋全球配置偏股型基金”,通过演示丰富了我们投资的思路。
陶亚民(证券投资分析):二专上的最少的课程,但是上课上的是比较精彩的,一杯水可以讲许多投资的知识。
卓建伟(金融衍生产品理论):对市场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喜欢预测未来,“忍无可忍,再忍一忍”。
包玉刚图书馆的浏览室,留下我自习的痕迹;借书目录中有我借的许多经济管理、军事、黑社会、恐怖、武侠等小说(寒暑假和大四是最疯狂的一段时期);物理系机房在大一时我留下许多印迹;南区体育场留下过我踢球的身影;北区篮球场留下过我们打篮球的汗水;上院108、中院105,107等教室留下过我们放书强好位置的影响;西食(第一食堂)在里面吃了我大学最多的饭(记得大一大二有时走到东食北食去改善伙食);澡堂中畅洗半小时;菁菁堂,光彪楼和逸夫楼,开过各种各样的会;数学系机房一起研究抄袭电脑作业;西十九我永远在交大的家……
永远的交大,永远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