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镇罗营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诸山峰中有四座经常被山友光顾:
1,风簸箕梁1247米高;
2,东纸壶 1234米高;
3,四座楼山 1068米高;
4.梨花顶 1028米高
。
一, 风簸箕梁及附 (梁?)
此山1247米高,位于平谷镇罗营东15公里。我没登过,仅在其对面的四座楼山(1063)观望过。此山顶平如簸箕,长达三四百米,脊向南北。在四座楼北麓的史家台打听,老乡说,沿着往东的沟去玻璃台、钓鱼台就能上去。
此山骑在平谷与兴隆的界上,是平谷最高峰。
附:再去风簸箕梁
此山的西坡在平谷与兴隆县的界上,而山尖在平谷县境处。标高1247米。具体地点在平谷县靠山集镇黄土梁正北约6公里。该山西侧3公里即东(纸)壶(1234米).
我和老铁从密云县城坐通往关上的6路小公共,过大华山镇、西峪水库、镇罗营镇,约30多公里到关上村。此为明长城的镇罗营关,但长城的口子还在东面2公里及4公里处。
在关上租拖拉机欲去东南7公里玻璃台,15元车资。路为水泥铺,却窄,行于沟谷。过杨家台即见小水库,在朱家台遇长城豁口,此为三叉路口,向右(西)去史家台,可登四座楼山。我们向左去玻璃台。坡上的长城和烽台只剩半墙,条岩砌成。
水泥路止于玻璃台。老乡指着东面大山说:那山是横梁(另一年岁大的说是东纸壶),山尖上有测量架,风簸箕梁还在那山尖的后面。
从玻璃台沿沟步行2公里至钓鱼台村(仅有三四户),老乡说:往东过横梁,下坡再上到山顶是风簸箕梁。约40分沿明显小道上到东纸壶,发现往东南稍下坡再上坡即风簸箕梁。鞍口处的小村(属兴隆县的朱家沟)的老乡却对这两山名称说法不一。
又用45分沿小路上至风簸箕梁顶,路多刺荆和半化积雪。山顶为若干大块岩石堆成,无人工痕迹,次顶有树木障眼。
在山顶清晰发现:黄松峪镇北的黄土梁村,有土公路可盘至鞍口(即梁上),此为南向;东南可见兴隆县的陡子峪乡和西陡峪村;西北望,3公里外即竖有三角架的东纸壶;西南约十多公里为四座楼山(顶有电讯塔);东北向,依次可见白壁陡峰的梧桐树沟大尖、草甸黄黄的雾灵山。向东偏北看,兴隆县城被山挡着,仅见城西北山头的天文站。向南偏东看,见将军关以东北的
”大盖“和”三座“(均为山名).
从玻璃台登顶共用一个半小时,约行6公里.
二, 东纸壶
该山坐落于平谷县镇罗营正东12公里的北京和兴隆县的交界岭上,海拔高度为1234米。
平谷县城有6路小公汽车开往镇罗营的关上,由此路向东南可搭拖拉机行7公里至玻璃台村,向东沿沟走到头,再沿小路到山梁,在梁上向左(也即向北)走梁上小路两里即可到达山顶。
此外还也可以从关上搭拖拉机,向东5公里至北水峪村,由村向东沿沟走3里,见沟公叉,走右边(即向南边)的沟,据老乡说有小路可以直接到达东纸壶。若走左边(即向北)的沟,须攀崖过”石海“(一个乱石块区),才能到山顶。
若想自己驾车,应尽量从较高的海拔点爬起。可开车从黄松峪向北,穿过”洪洞水“旅游区,至黄土梁村,再沿土公路向北盘至梁上,海拔已达千米,再向北步行45分钟约400米路程即可达东纸壶顶。
我和老铁,上山是从玻璃台至东纸壶,上山则取道北水峪。下山时可走南沟(据当地人说有路),我们走的是北沟,没有路。我们钻丛林,又跳石海,接着攀了80米的悬崖,才下到有小路的地方,一路特别危险。
山顶有金属三脚架,高约7米,分两层,铺有木板。在山顶,以顺时针方向,由北开始,可以望见:小黄岩口至墙子路关一线的长城、梧桐树沟大尖和雾灵山及兴隆县城边上的天文台、3公里以外的风簸箕梁(海拔1247米)、将军关一带的”大盖“、9公里以外的四座楼山
(海拔1068米)、15公里以外的梨花顶以及更远的密云水库等景观。
东纸壶山,北坡多林,有椴、柞、杨等树木,山上野鸡不太怕人(不飞开,仅走开).据说西北坡有很深很大的溶洞,正待开发,北水峪西边公路的山上有明长城遗迹,但毁坏较严重。
平谷至关上的小公共车收车时间为6点左右,关上至北水峪无公共车,但有水泥小公路。北水峪没有小卖部。
另外,东纸壶与风簸箕梁相距3公里,可以当天连跨两地。
登山及交通提示:
○自己驾车又不想受苦的游客,可从平谷至黄松峪至黄土梁至山尖之下,再爬两里就可到达山顶。接近山顶前200米时测有小路,必须钻”棵子“(乱丛)才能上去,夏天要防止被蛇和牛蜂咬,应该穿长裤并戴好线手段。
○对于乘公共车者,最好原路回返,因为从山顶至北水峪的小路不易找到。
○在近顶前的山梁向东北望去,500米外的地方有一小村庄,是属于兴隆的朱家沟村。山梁上有草甸而且近水、无野兽,是露宿的好地方。
三, 四座楼山及附
是旅游区,收费。从背后的非旅游区上到山顶,也要缴费。
四座楼山,1068米高,以山顶并列四座烽台而小有名气。山顶另有电视转播站、BP机台站及旅游食宿点。南麓有公路直达山顶。
附:四座楼山及其长城
多年前步行调查密云与平谷之间的长城时,从墙子路关翻山至平谷的镇罗营关,又南下翻四座楼山而迤至黄松峪关。最近听说四座楼山已辟为旅游区,从平谷县城往熊儿寨有公路直达四座楼(四座烽台)山顶。经地理老师任先生提议,我们欲躲开公路,从四座楼山的北麓登顶。即驱车过顺义、杨镇、张镇、峪口镇,欲去镇罗营关。由峪口北望,有山绵连,中有公路通道可达密云县城东的巨各庄。那道平谷密云的界山,已辟丫髻山和老象山旅游区,各在峪口往北的西和东,观之而象形。又过大华山镇(山在镇侧),又过西峪水库,在镇箩营午饭,有〖FJF〗
NECC0
〖FJJ〗山鸡80元。镇罗营的正关在其东5公里,叫关上,此向北望有长城和烽台由大山顺势下来,时有中断;南望即烽台隐约的四座楼山,山顶的电讯塔。
由关上沿水泯小公路东行而折南,过张家台水库,至史家台村下。此为山谷豁口,有山石垒就的城墙遗迹,豁口外几里有玻璃台村。此豁口亦有关势,但当地人却不知名,只说这段长城往南时有时无地通四座楼和黄松峪,往北过了大山通墙子路。由豁口下车步行两里至史家台村,此村在车座楼山之北麓,往南麓并不直通公路
(此不像个别地图所标).史家台为典型山村,海拔约四百,小一半院落紧锁,村民言不少人已搬至县城。村周围略有梯田和小果园。
沿村东侧小路上山,过村半里后有叉道,左边一条通四座楼山东坡下的小山口(那有一座烽台)和再往南的黄松峪。我们遵嘱择右边的上山道,过荒废的堰田和一个泵房,可望山顶的电讯塔。过了泵房约四、五根电线杆,又有叉口,往左拐者为上山近路(下山里才知),我们见直行的路似更宽些便继走堰边。至山高2/3处,堰绝路绝,只得钻树丛、踏石海(因昼夜温差山岩碎裂形成的乱石堆).山上有采药人挖采后遗下的若干土坑和待运的”地龙“(根茎、驱寒暖胃、可泡酒或水),多柞、杨、松等乔木,以及粉红成片的杜鹃。此山北坡多石海,但最大面积者小于雾灵山北坡所见。山上蚂蚁大而褐红,见两处径一米的蚁窝;另外大峰也不少,嗡嗡黑黑的。
上到四座楼山顶,有管理员(于姓)收费每人10元,言是林场,文物局联合开发这的旅游,果然见有四五个渡假小木屋,空有木木。山顶有三四架电讯塔,分别为广播电视及呼机台所属,另有林场和地震观侧点的房屋。四座楼山,其顶东西长约三四百米,有三座烽台间距较近,保存较好;另一座在西面较远。山顶有平谷文物局产的保护碑”四座楼山“云云。此带及南北之长城,非连续相连,盖因借山脊为墙。南望有东西两沟,各通黄松峪和熊儿寨。亦见南来到此的土公路;东北望是界于平谷、兴隆、密云间的风簸箕山(海拔一千二);北望即镇罗营与墙子路之间的大山和长城。四座楼山海拔一千多点,因四座烽台得名,山顶多林木,亦有机井可供水。我们从山顶下到史家台村用了一个小时。驱车过熊儿寨、平谷、灵山、三河而回京。
四, 梨花顶
坐于密云与平谷的界岭上,图上标高1028米,其西北为大城子乡、西南为镇罗营乡。
我和老铁、小郭打算由北向南登顶再穿至南麓的平谷。由密云乘上往东去墙子路方向的车(小公共、火车等皆有),过大城子乡在程各庄路口,打听出要爬梨花顶最好从梨儿寨村上去。于是在公路口向南折上土公路(此路南通平谷县的镇罗营),约3公里到张庄子,在此向左(东)沿小公路进沟。沟中即梨儿寨村,绵延三里。沟中多梨树,红梢梨品种,去年收购价才6毛/斤。
在村中向东南望去,即有一座高于四周的大山头,其顶隐约有三角测量架。老乡说,别走两边的沟,走梁鼓(两沟之间的坡岭)能到山顶,有小道山尖上有个架子。
顺梨儿寨村的沟走到头,见梯田上也有梨树,正在剪枝的老乡说:走梁鼓,到了山尖上能望见镇罗营(平谷县).
梁鼓上确有小道,蜿于草棵和丛林之间。山坡石头很多,很特殊:鹅卵石被凝在火山岩中的形态--老铁说叫砾岩。常发现砾岩齐刷刷地露出一端面,像被一刀切了。这在北京山区很少见。
小路又钻进了一片辽东栎林,然后断于一片危崖埋往的。再15分钟又续上小路--才发现小路是被塌崖埋住的,绕危崖左侧15分钟登至山顶,有三角铁架。峰顶多大块铁砾岩,颇有平者,顶南侧70米有一石穴(可容七、八人).
天晴,望南有四座楼山上的电讯架及烽台,东南有风簸箕梁,东北有草坡顶的雾灵山。也能看清山北麓的庄户峪村,南坡的东寺域,也能看出从墙子路南下的长城,过荣家台、黄门子至玻璃台、四座楼的走势。
向南下山,先沿脊向南300米,再沿石流冲树的痕迹下至梁上,旋即遇一条陡峭山路,走200米左手(南)有一条小路口。路口冲南,路窄而陡,如行在一线天中。约1小时下到东寺域村,再半小时至关上乡,有小公共直至平谷县。
交通及登山提示:
东直门有发往密云的长途,15分钟一趟。
密云有发往墙子路和小公共,车次不多,须在程各庄下车,步行5公里或搭拖拉机到张庄子。也可从密云打面的到张庄子,约35公里,一般收费50元,可侃价。若
自驾车可一直开至梨儿寨的村东尽头。
从梨儿寨登顶一般须两个多小时。近顶前小路明显。
下山可走南线,但较险,至平谷境内的东寺域村,在此租拖拉机行3公里至关上,关上有发往平谷的小公共车,30分一趟,夏季末班车为18点。平谷返东直门的末班车19点。
jingdy030203注:四座楼山的高度说法不一。待查。(我查为1062.7米,1068似1063之误)此文所述情况已大为改观,水泥路已修至半山腰-熊南路和东指壶路。有位山友ppbb登顶后,写了图文夹叙大作。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557670100dl4h.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