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点推荐/
于胜男
1986年生,白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在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曾在《学子报》、《城市晚报》、《白城日报》、《百姓生活》、《鹤苑》、《绿野》等报刊发表文章,喜欢随笔和散文。
我是偶然认识老三的,刚一认识,就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她的文字总是能颤动我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性情之至让我怀疑这样江湖的一个名字竟是一个婉约的女子。老三在很多网络门户连载小说,出版书籍,连编辑都佩服得不得了。在一次聚会中,一位编辑打趣说,如果以后让我给老三写序,结尾一定这样总结:老三,她之所以有人生最完美的一次跳跃,那是因为她向后退了最合理的一步!
这句话不是笑谈,进一步了解老三,觉得这句话形容的是那样贴切,便更加对她刮目相看。老三原本有份稳定的工作,工作之余也时常写稿,开始她写短篇,凭着她的灵气和细腻的笔触,她的稿件越写越上手,越写越热爱,后来她就开始琢磨写长篇,写书。老三的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想到的就要去做。
当时老三在市里某局从事一份文职工作,材料写得上手,工作做起来还算春风得意,领导也十分赞赏老三的才华,在某局干几年也许以后想要份安逸的生活不是问题。可是工作中毕竟琐碎的事情很多,让她难以潜下心来。面对人生的转折期,老三做出了一个关乎生计的决定——辞掉工作,潜心扑在自己热爱的写作中。在这座小城,辞去一份稳定的工作实属不易,那也是需要一份莫大的勇气的,况且老三当时独身带着小儿,生活并不宽裕。
老三悄然隐退,在现实与理想的权衡中看似不切实际地选择了后者。似乎在别人大踏步向前走的时候,她却停下来向后退却了一大步。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热闹的生活,母亲说她这是作妖呢,姐姐也不理解妹妹的行为,几次对她劝导,她都只笑不语。
写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断了经济来源的漫长日子里,老三带着年幼的小儿,在租住的平房里过上了最简朴、最清贫的生活,煤炉取暖,素食淡餐。老三没有高起点,没有背景,她所有的就是近乎执拗的坚持和笔耕不辍的努力,她就那样开始了埋头写作,开始了她夜以继日的熬文字,熬过了春夏,熬过了秋冬,熬过了季节的交替。老三在煤炉上烙土豆片哄逗小儿,在透过阳光的小屋里放飞思绪。随着岁月的积累,老三的这锅文字粥竟然越熬越醇香,越熬越凝炼。终于有一天她的粥真的熬成了,让人品后回味无穷,沁人心脾的刹那犹入旷野自然,嗅得满径淡雅花香。老三在隐忍中成功了,她水墨般的青春有了人生最绚丽的一次跳跃!
再细想想那位编辑的话,竟悟出几分哲理性。人生的追求有太多,选择有太多,如果只顾一味地向前,有时未免平增几分盲目和虚空。人生到了一定阶段,就要停下来细细想想,需要调整时,可能还得适时地后退。你看老三就是最好的榜样,她的本名叫武秀红,她所做出的最完美的跳跃姿势,就是在合理的时机向后退了最恰当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