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原大地震90周年祭
(2010-12-17 11:18:50)
标签:
历史地震文化 |
分类: 大千世界 |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所罕见,亦为全球有记录的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震动持续十余分钟,当时全球均有震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堪称“环球大震”。
海原大地震受灾范围包括陕甘宁77个县,共造成陕甘宁地区27.34万余人遇难。
“这次地震有多大,我说几个现象你就知道了。”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长郭增建告诉记者,受海原大地震影响,波罗的海海面波浪浮动达几十厘米,而地震波的横波与纵波都穿过了地心,日本东京当时尚不太灵敏的仪器,还检测到地震表面波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又转了回来。
“1920年12月16日,大约是晚上8点钟,在中国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邻近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1200公里,而从海防到上海大约1900公里。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耶稣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领事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刻停摆。在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后来还知道其他一些情况。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在距中国海1250公里远的一个地方,走向市场的主妇们突然觉得晕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样感觉……”这是海原地震发生后,苏联一位佚名作家撰写的《一九二零年的中国,西方忽视了的灾难》的开头部分。
海原大地震令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地震的影响。
在几千公里外的汕头外海,震感同样很强烈。有一艘从上海出发驶向香港的英国P和O公司的“D evanha”号客轮行至汕头外海时感觉到像地震一样强烈震动。“船长以为可能是船撞在了淹没的漂流物上,但等船靠了香港码头以后,他一检查船的外壳,很惊奇地发现,整个船壳都完好无损,这才想到了可能是地震引起的震动。”(据徐家汇观测台地震记录《1920年12月16日大地震的概述和评注》)
和千里之外虚惊一场的插曲不同,处于地震中心的人们此时正经历生离死别的残酷考验。海原县九彩坪拱北幸存者冯志录,数年前对宁夏《在山走动的地方》记录片摄制组描述说,“老人们说那时间地摇时……我们那个地方把山嘴子一下摇着扑下来了,山洼里开的都是这么宽的口子。坐人的地方,山都塌着垒了下来。”海原县西安乡另一位幸存者董善征也说,“万家水的那山合了,两个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没有了。”
在1922年第5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克劳斯、麦考米尔合撰的《在山走动的地方》报道,其中描述了海原大地震时发生的几个现象:在夜间移动的大山,似瀑布飞落般的山崩,陷进房屋和骆驼的大裂缝,以及把村庄席卷进升起的松软土海里的一切……
地震还在当地形成200多公里的断裂带,有一个湖泊甚至因地面倾斜而迁移了几公里。黄土地质的山坡被震成粉末,形成黄土流,因为当地居民多住土窑洞,因此伤亡更加严重。
这场死亡人数超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和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的浩劫,却并不为更多国人所知。如今尘封将近一个世纪的海原大地震被挖掘出来,宁夏自治区海原地震博物馆将于16日———海原大地震90周年祭日举办开馆仪式,成为供国人凭吊与检视的标本。
让我们向不幸的遇难同胞致以迟到的哀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