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签售,冰火两重天
(2010-08-17 14:35:4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书讯 |
8月12日,我们一行赶在“八、一三淞沪抗战”73周年前夕,分别从成都和北京飞到上海,出席在上海书城举行我的新书《帝国震撼》发布及读者签售活动。《帝国震撼》是一部以淞沪抗战为背景,描写中日两个古老的东方帝国在经历漫长的社会进化和对抗博弈之后终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爆发全面碰撞的作品。碰撞结果,两个古老民族各自选择了新的进化之路。
主办方认为上海是淞沪抗战发生地,无论媒体还是民众对此活动应有一定程度反响。但是事情似乎并不如愿,上海气温高达39度,记者如同赶场一般来去匆匆,许多年轻记者对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知之甚少,有个外地籍的上海记者问我:台儿庄大战好象听说过,淞沪抗战到底怎么回事?倒是几位外地媒体的记者挺有心,大老远冒着酷暑赶来做专访,让我很感动。
13日下午3点在上海书城签售,结果只签了二、三十本书,唯一的亮点是两位德国朋友买了签名本,据说不多见。我猜她们也许只是买本中国作家的签名书作个旅游纪念。我九十年代曾在上海签售过《中国知青梦》和《落日》,那时候的情形用得上“盛况”二字。上海朋友安慰我说,主要是上海天气太热,加上世博会和上海书市,信息传播拥挤。言下之意,上海已经够热闹了,不该来挤热闹。我苦笑,认为朋友的话有理。
次日乘高铁到南京,赶在“8、15”抗战胜利日签售,地点在新街口新华书店。主办方把第二站选在南京市有深意的,因为南京是国民政府首都,《帝国震撼》后半部就是描写南京保卫战的。新街口新华书店是个大店,有六层楼,接待我们的经理原先在文艺类部干过,他读过我的《大国之魂》、《流浪金三角》,他告诉我,一般作家签售效果都不大好,唯有明星脸的人来签售才会热闹。我心头自然一凉,心想反正已经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扛吧。
中午下起暴雨来,对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下暴雨是件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事,但对我来说却有些雪上加霜的意思,我想那些即使有心来买书的读者恐怕也被暴雨赶走了。不料签售之前好些记者淋着大雨赶来采访,包括电视台、电台和当地最有影响的平面媒体,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冒着大雨来的人不会是匆匆“赶场”。果然后来见到他们的报道和专访,那是很认真的。
下午雨没停,3点整开始签售,地点在书店一楼大厅,没想到我人还没去,下面读者已经排成长队等着签名。其中有老人,中年人,也有一些学生,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有的读者竟然还是从无锡坐车赶来的。一位老者同我谈起抗战眼圈红了唏嘘不已,他的父亲是十九路军官兵,而我的父亲则是远征军士兵。还有的读者把书店里能够买到的我的其它书都买了来签名,一位军人读者告诉我,我从前出版的书他全都有,现在他还是买了好几本我的书来签名。
一个多小时签了一百几十本书,书店经理连呼奇迹,他说没有明星脸的作家,仅凭作品签这么多现在很少见。
记得不久前我在成都书博会上曾经说过:衡量作家的绝对标准应当是,生前活在写作里,死后活在作品里,舍此别无他求。我想这也是我对读者信任的最好报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