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作文
| 分类: 高中课堂 |
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作文审题立意和范文示例
【高考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总体评价
1、今年作文为情境材料作文,题型设计与2021年高考作文相似又相近,所使用的有关围棋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关注青少年成长,鼓励创新、创造,面对个人成长思考,引导考生必须打好基础。
3、试题设问合乎新课程标准,考查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4、试题结构稳定,引导语和要求未变,所需要围棋使用的类比方法启人深思,有引人深入思考个人学习之道,基础与创新,基础与提升的关系,提升为人之理的认识,启发生活与做人的关系思考。
5、2022年广东省高考写作题是一道用围棋(术语)情境给定材料来设置写作任务的试题:“本手”的基本功扎实,就能下出“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要想提高棋力和博弈水平,就要在本手上下功夫而不要热衷于追求妙手。其含意是: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融通之后才有可能创新、创造。对于本手,我们一定要“理解深刻”。
试题能在审读材料、洞悉“三手”之关系、由此及彼抽象拓展等维度上有效地将考生写作素养进行科学区分,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很好地“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二、作文题审题立意分析
1、材料解读
第一层次(1-2)简洁平实阐释了围棋三个术语及含义,褒贬分明,为下面两个层次打下基础。
第二层次(3-4)整体做法,分为正反向两种。功夫指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棋力为下棋的本领。
第三层次(5-6)微型做法,指明具体化做法。即为什么这样做。本手扎实,基础扎实,棋力提高,水平提升;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提出新建议。
关系:作文材料应体现基础与创造、基础与提升、守正与创新关系之一,考生考场作文中“三手”的定义必须以材料为基础,并且体现三者关系。
2、引导语
“我们”指考生,规定了写作任务:谈出启示意义。
“启示”:从动词角度来看,指启发提示,让对方有所领悟;从名词角度来看,通过启发提示,让对方有所领悟道理,具体指抽象义、扩展义、类比义。
行文中要体现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从中体现一种关系,至少文中有一段有所体现。
类比义:从围棋类比学习科学文化。
扩展义:从围棋扩展到科研、体育、数学,亦可由个人到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进行联系。
3、结合材料
4、感悟与思考
5、写作任务:读出启示意义、结合材料、体现感悟思考,形成有机整体。
6、文体
本写作没有文体限制,但要符合其中一种,切忌写成“四不像”文体,造成表达方式取舍不合理。
7、选准角度:
正向角度
正面切入,以肯定、赞赏本手为主,并梳理与妙手关系。强调打牢基础,积蓄前进力量。
反向角度
忽视基础,追求妙手;本手不扎实,俗手难以避免;避俗手必先夯实基础;俗手可避,关键在于本手到位,进而才能下出妙手。
综合角度
扎实本手,才能避俗手,达成妙手;妙手偶得在于本手必得;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和前提;妙手是本手扎实后追求的境界;练好本手才能避俗手收获妙手。
8、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第一:完成3个任务,不必面面俱到。具体指结合材料:围棋的“本手”、“俗手”、“妙手”;启示指由三手而来的拓展义或者类比义;关系指内容方面的三手之间关系,启示方面的关系包括基础与提升、基础与创新、守正与创新。
第二:要言本手、妙手、俗手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本手,怎样将重视本手落实实处。
基本符合题意
没有结合材料,谈启示意义。
没有结合材料,写感悟与思考。
只是扩展材料,没有写启示意义。
只是扩展材料,没有写感悟与思考。
不符合情境,任务完成得不好。
对材料中给定正向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批评,对材料中给定反向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肯定与赞扬。
偏离题意
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思想不健康,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公序良俗,没有底线思维。
残卷,没有完成写作任务。
白卷
三、考场作文高分特征表现
符合题意方面
1、全文能将“三手”关键词体现,并从三者中揭示逻辑关系,启示意义清晰明显。
2、评判关键主要看结不结合材料、扣不扣“三手”、有无体现启示意义及关系,即审题立意中审引导语是否紧扣和利用好几个关键词。
思想内容方面
1、分论点和中心观点句必须在各段的开头处呈现,不可含蓄委婉,造成失分。
2、类比应有事例,拓展的意义分析要有一定的个人理解和分析。
3、“三手”所对应的事例丰富准确,所体现的逻辑关系论述合理清晰,内容由浅入深,分析透彻。
4、古今事例结合紧密,正反事例运用有序。
5、论证方法多样,将常用的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有效为“三手”逻辑关系论述服务。
6、情境入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国智慧。
7、紧跟时代主题:文化自信、五育并举,联系现实,虚实结合紧密。
表达形式方面
1、书写整齐,段落划分匀称均衡,段落之间参差错落
2、表达方式多样,句式灵活,整句有气势
思路逻辑方面
1、三手关系应体现并列、递进或者正反及辩证思考。
2、对围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思维,提高棋力和水平的方法论,“三手”关系的梳理和辩证思考,由此及彼的个性化创造,能恰如其分反馈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3、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开头明确三手并有所启示,主体论证部分有点题、释题、证题、结题的过程。
4、论证观点有序性,论证事例多向性,论证方法综合性,论证关系层次性。
四、考场作文标杆文展示
以本手为基,避俗手之劣,创妙手之举
(19+19+20-1=57分)
围棋有“三手”——本手、俗手、妙手,本手是指基础的正统下法,俗手是看似合理实则有损的下法,妙手是出乎意料的精妙之举。只有对本手理解深刻后,才能避免俗手之劣,创妙手之举。而这也恰我们的学习之道。
【点评】
这是一篇按照作文要求精准完成任务的考场议论文。阅读全文可以梳理如下优点:
符合题意方面:标题突出显眼,既点明“三手”,又突出强调“三手”之间的关系,契合作文材料内容和内涵。从中间四段所展开的分论点来看,一方面强调本手为基的重要性同时也做了一定联系,另一方面分别指出“三手”是什么的同时也使启示意义清晰明了。收尾处更是完成了导语的任务要求。
思想内容方面:内容充实,所选事例都是中国成就和中国辉煌,正面积极评价,从古到今,有人物、有科技、有文化,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燃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且从结尾处更能体现青年的担当。
表达形式方面:先进行条件分析,后对创新下定义。全文六段,布局合理,段落之间前后勾连,所采取的句式较为灵活,表述准确,能在传情达意中勾勒“三手”的美好画卷。
思路逻辑方面:无论是对比分析,还是条件分析,也不管是因果探究,还是由古溯今,段内句式组合暗含一种关系,段与段之间更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将“三手”之间的逻辑关系演绎的严丝合缝。
综合而言,本文是一篇自我和他我结合紧密、论证充分、结构严整、逻辑关系合理的考场佳作。
五、学生佳作选登
纵观棋局三手,固本求妙去俗
梁家维
围棋对弈,黑白二子,纵横交错,方寸之间便是千军万马,疑云密布,杀机四伏。稳操胜券时,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本手取胜;棋逢对手,又应专心致志,精心布局,凭妙手出彩;人生如此棋,变幻莫测,落子无悔。
人们常言,妙手为偶得,但我想说,妙手并非偶得,没有平日里不断的本手积累,又哪来卓越妙手的惊艳一笔?因此,我们只有固己本手根基,追求妙手之卓越,远离俗手的败笔,方能绘就绚丽的人生画卷。
何为本手?是合乎事理的正规道路,好比万丈高楼的地基,更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的每一个脚印,是我们每一位时代青年为人处事的根基。纵观古今,立足本手从而功成名就的大有人在。墨染尽池水,方有王羲之《兰亭集序》流传至今;博览群书,钻研深刻方成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千上万次的实验与研究,方得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成果,实现禾下乘凉梦。由此观之,本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但也有人会说:本手过于平庸,不必去施展。而围棋世界冠军柯洁曾言:本手乃本分,是中庸的一手,并非是平庸。因此,身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坚守本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行,方能成国之重器。
何为妙手?妙手并非投机取巧,而是打破常规,敢于尝试,达到出人意料,出奇制胜之效。依我看来,妙手非偶得,并非谁运气好,状态佳就能得到的,而是无数本手堆叠而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冰冻三尺,需日日之寒的积累;水滴石穿,是水滴坚持不懈的结果;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做根基,我们青年一辈应日积月累,稳扎稳打,进而打破常规,勇于尝试创新。正如华为公司,坚持创新,时出妙手终成中国5G技术的大跨越;更如中国抗疫,中西结合,以此打破常规之妙手,收获甚好疗效;但也有一些人,过度去追求妙手,从而忽视了本手的巩固,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行为,只有我们对本手的理解深刻了,妙手才可出现。
妙手非偶得,本立道而生
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妙手之棋,源于本手。
在围棋中,有“本手、妙手、俗手”之说。合乎其理的正规下法为本手,是初学者的起点。只有深刻理解了本手、谙通了棋理,方能提高棋力,从而于行云流水的棋局中做到整体把握,能敏锐地捕捉到时机,突下妙手,出人意料,令人拍案叫绝。所以,妙手非偶得,本立道而生。
源于本手,创生妙手,免落俗手。围棋如此,为人、治国亦然。
曾几何时,工业革命浪潮中的世界风起云涌。中华民族夜郎自大、故步自封,选择闭关锁国,以为可以自卫。不料中华民族从此落伍,最终重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败亡惨象,沦为“东亚病夫”,蒙受奇耻大辱,此乃历史之大“俗手”,民族为之受损,当为吾辈后代中华儿女时刻引以为诫。
观之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恰如一盘大棋局,开放、创新是本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更是妙手,我们是新时代青年,应深刻理解伟大复兴之道的开创来之不易,更应深刻把握本手,同时以史为鉴,避开俗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回首新中国百废初兴之际,中华民族以稳步发展、创新突破为本手,而民族果断改革开放,无数中华儿女甘愿坐冷凳、潜心钻研成就了妙手,最终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天眼问世、神舟13号顺利完成任务。妙手照亮中华,中华闪亮世界。
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些同学“棋力”不足,却也羡慕妙手。但他们往往因忽略了本手,最终反落败于俗手,能力也迟迟不得加增。“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妙手虽高,不可离其“本”根。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妙手非偶得,本立道而生。我们正在通过高考,走向未来更广大的舞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务必脚踏实地,做好本手,免落俗手。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接过重任,走好中华民族之棋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使命。
固基以行稳,创之以致远
梁锦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古人早在各种自然现象中认识到根基的重要性,练得“本手”,需要不断重复,持之以恒。达芬奇的老师曾让达芬奇不断画鸡蛋,使他意识到一切要从基础开始,终成一代闻名于世的画家。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终会有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练得“本手”,需要重视基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总有人觉得“本手”衍生出来的。正如老子所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生如下棋,唯有苦练“本手”,走稳每一步棋,方能提升“棋力”,把控棋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