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闲情凝雅趣,百篇杂咏吐心声
(2012-03-13 00:56:00)
标签:
宋体闲情杂咏庐山瀑布散曲抒怀【仙吕】后庭花 |
分类: 画龙点睛:序跋评论 |
半世闲情凝雅趣,百篇杂咏吐心声
阳春三月,文友雅聚,一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闲情杂咏》摆上了餐桌,成了我们的文化大餐。该书作者陈侠,作序者李智廉,特约编辑施秀华。无疑,这是一部大庆人的书,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闲情杂咏》共分六辑,由《山水寄情》、《纵笔随思》、《片羽飞鸿》、《油城放歌》、《散曲抒怀》、《附录》六部分,一百余首诗、词、曲组成。这是陈老先生继《秋声集》、《直白歌》、《书斋琐记》后又一部诗词力作。和上述作品一样,是他大半生心血的结晶。阅读后的总体印象是:笔势遒劲,激情饱满;直率无华,感发自然;洗练洒脱,余韵旷远。正可谓:人品尊卑知上下,文章俗雅见高低。
一、意境开阔,情思悠远
纵观中国古代诗词,那些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无一不具备开阔的意境,悠远的情思,尽管风格迥异,却都各领风骚,异彩纷呈,给人以审美快感和浪漫情怀的享受。陈老先生的作品不乏此例。
如他咏庐山的诗:“举头鸟瞰鄱阳浪,纵情观赏,千里江烟旷。”(《点绛唇.庐山望江亭上》)美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山如画图,独特的景观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浮想联翩。“霄汉,梭传,织出连匹锦缎。冰丝带雨降云端。游人昂首看。壁垂白练,峰挂金幔……”(《【中吕】朝天曲.观庐山瀑布》)不由得使人想起李白咏庐山瀑布的诗句,优美的意境,无尽的遐思,给人以异曲同工之感。
吟咏《壮怀激烈时》:得志不笑他人,失意不怕他人笑。
描写《经霜柳》:西风紧奏,叶落青杨瘦。红退绿伏黄低首……
浏览《漓江》:青峰拔地丹青谱,步步画悬,处处奇观,身在此中不慕仙。
试问,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丰厚的积淀和对于生活深切的体验,如何能做到不拘泥声律,咏情言志,吞吐大荒?开阔疏朗的意境,清丽质朴的内涵,豪迈奔放的风格,遐思悠远的诗意真乃蕴藉无穷!
二、格调高昂,雄劲刚健
器大者声宏,志高者意远。正如作者所言,他自幼年始就对古典诗词的铿锵韵律非常喜欢,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创作了二百余首诗词作品,而后虽历经数次运动,兴趣从未减退。尤其是到了晚年,他的创作激情愈发浓烈,围绕主旋律,高唱正气歌,气势雄浑,刚健质朴,行笔如虹,掷地有声。
“雄关立千秋,树中华魂魄,风骨长留。”(《望海潮.长城》)——展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世纪英雄王铁人,中流砥柱,油路英魂。品如日月,行同江河,气贯乾坤。”——以诗的豪迈歌颂了铁人的豪迈。
“好年成、享太平,盛世空前百业兴,未来更光明。”——是对祖国的赞美,更是对美好前程的展望。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或许是作者从戎、从政、从教的经历练就了他孤介傲岸,文思旷远,才写出了气腾势飞、雄浑豪迈的诗篇。
三、平实淡泊,自然流畅
剖析陈老先生的诗作,不刻意雕琢,朴实无华,浅近流畅,不失其为一大特点,而这方面更多的篇首体现在《散曲抒怀》辑中。
“顶一头经风霜早稀衰秃毛,弄一把助行走练身手剑刀;穿一身休闲服,戴一顶遮阳帽。整日里诗书棋茶乐逍遥,恰胜似做了神仙上九霄。真落得无是无非无烦恼。”(《【双调】沉醉东风》)直抒胸臆,浑然天成。这不仅是一幅老年自画像,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酣畅淋漓、凝练隽永的好诗篇。
“日月过,天地阔。惬意行走,舒心静坐,茶酒伴吟哦,床枕任躺卧。”(《【中吕】普天乐》)经历世态炎凉,得失成败,知足常乐,真可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露润绿草长,峰酿野花香。近水观鱼跃,穿林望鸟翔。”(《【仙吕】后庭花》)一首春游曲,自然流畅意。虽淡扫蛾眉,却展开阔心胸。
古往今来吟诗作赋都提倡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平淡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轻易可以达到的。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卷闲情咏,百多雅趣生。诗词曲赋亮丽了一个大写的人生。相信陈老先生在未来的时日里,一定会笔耕不辍,严谨格律,炼词凝句,竿头日上。欣然回首来时路,鸿爪翩翩落雪泥。
201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