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理解才能真正尊重: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详说

(2023-08-17 07:34:09)
标签:

正确理解

真正尊重

刀郎

《罗刹海市》

分类: 时评

正确理解才能真正尊重: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详说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面世才一个多月,全球播放量已突破三百亿!

如此快速、广泛传播的原因,固然首先是因为歌曲本身好听、耐听;还有一重要原因,虽然歌词整体上艰涩难懂,但歌词中又夹杂着-些通俗易懂的句子,好奇心和好胜心驱使广大听众和网友纷纷连懵带猜,自话自说,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理解和解释。加上刀郎从前曾经默默承受过许多不公正待遇,遭受污辱和打压,沉寂许多年,而歌词中通俗易懂的那些话,分明又带有牢骚和评判的意思,于是引得无数听众和网友,挑似乎听得懂的,断章取义,捕风捉影,妄断刀郎是用《罗刹海市》复仇来了。还扯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古训。一时间热闹非凡!

然而,但是,笔者却要谨慎而又庄重地宣布:到目前为止,还未见一个能正确、全面理解和解释刀郎新歌《罗刹海巿》的听众和网友。许多被人们称为专家的人士,也是自话自说,个别人甚至信口胡诌。

笔者多年来疾病缠身,书渐渐读得少了,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好在《罗刹海市》涉及

到的基本知识、词语意思、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笔者还算熟读熟知。有感于一个多月尚未见正确解释发表,这既对刀郎构成误解、污辱和实际伤害,也对广大听众和网友用自作聪明、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的手法,扒出的几个曾经挟带私心恶评、打压刀郎的主盟流行乐坛或曰通俗乐坛的精英派和学院派人物,构成莫名其妙、虚妄无谓的攻击和伤害。

以上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误读歪解歌词,对歌词完全没有读懂。而网络时代发言的便利和轻率,更助长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好,下面谈谈笔者的理解,并试图做出全面、正确的解释。至于最后能否如愿,说得是否有在理,解释得是否圆通,还请广大读者、网友和专业人士不吝赐教。笔者知难而上,试图正解刀郎新歌《罗刹海市》,一以感谢刀郎的精彩奉献,一以回报广大听众和网友的热忱和爱乐之心!

首先,理解刀郎《罗刹海市》的关键,不是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罗刹海市》,而是歌曲最后准备揭示创作目的和主题思想时,才提到的奥地利或曰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下文有时简称维氏。

歌曲在提到维氏之后,所讲的当然是根据维氏哲学观点推衍出的名、实关系;但事实上,整首歌从一开始就在运用维氏的哲学观了。只有先意识并理解这一点,一切绕口令式的艰涩、难解之处,都会变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而整首歌词也前后照应、条理清晰、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大家届时就会发现,歌曲的立意,与广大听众和网友用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捕风捉影得来的狭隘、拙劣的复仇、谩骂的创作目的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

且看维特根斯坦与本文相关的一些主要哲学观点。维氏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维氏又说,语言是世界的边界,对于不能言说之事,必须沉默。维氏还说,一个人懂得太多,就很难不说谎;既然说谎有利,为什么不说谎呢?

维氏是语言学派哲学家,特别强调日常语言对认知、把握世界的极端重要性。维氏的观点正确与否,可以讨论,但它对刀郎创作《罗刹海市》、听众和网友理解《罗刹海市》,却都至关重要。

只有先理解了维氏的哲学观,及其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我们才可以轻松理解歌词全文。

其次,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小说《罗刹海市》,只是刀郎创作同名歌曲的一个由头,只是一只借来灌装新酒的旧瓶。

正因为只是临时借用的旧瓶,所以新歌曲并没有老老实实复述故事,甚至连基本的细节和事实也可以不顾。而且被刀郎借用来作法驱邪的主要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即描述中国青年马骥遭遇海难流落到大罗刹国的经历,主要讲靠说谎和乔装得来的富贵不能长久。后半部分叙述马骥到由诸龙族举办的海市游玩,巧遇龙太子,彼此欣赏,于是受邀去龙宫做客,竟以人品才学大宠于龙王,尚龙女,名扬龙族,从此富贵不可及。马骥以孝求归,龙女与之约定,想要保持富贵,当两地同心,永不变易,否则婚姻不幸,富贵烟散。马骥谨遵誓言,龙女所与约,无有违者,由是尽享人生全方位的幸福与安康。后半部分主要是讲诚实守信可得真富贵且永葆之。

蒲松龄创作《罗刹海市》的目的,在于告诫人们,俗世间“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讽劝人们明白“海市”所蕴藏的道理和启示,谨言慎行,优游世间,以享显荣富贵。而刀郎创作《罗刹海市》,则重在“罗刹”之弊,描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的社会现实,并认为这不仅仅罗刹国或苟苟营之弊,而是全人类的问题。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相同。

刀郎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大胆改造,甚至随处加入自己杜撰、新编的人、物、地、细节和环境。反正是在说罗刹国,那么出现什么样的荒谬、颠倒、混乱和稀奇古怪的人、物与事,都情有可原。听众和网友,或出于不熟悉小说原文,或出于已经形成的罗刹国美丑、是非颠倒的认知,也乐得听歌曲创作者添油加醋杜撰、编排一番。

事实上,歌词中的七冲、焦海、黄泥地、一丘河、苟苟营、马户、又鸟、驴、鸡、猪、狗,以及这些东西之间的关系,在小说中都不存在。但如果听众和网友已经先了解维特根斯坦,那一切就简单了,就不会再纠缠于细节和具体的事物,转而开始关注对歌曲整体意思的探究和理解了。

就从难懂的苟苟营的叉杆儿叫马户这句说起。叉杆儿是旧时称呼妓女的保护人,或是妓女的丈夫,或是妓院的老鸨,后来一般专指老鸨。

大罗刹国是美丑、是非颠倒之国。它幅员辽阔,向东两万六千里,到了一丘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泥地的苟苟营,本以为情况会好些,谁知竟变本加厉、美丑是非颠倒得更严重。歌曲用拥有正确是非观和美丑观的华夏青年马骥的亲眼所见,来描述苟苟营的情况已经败坏到何种程度。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叫马户,注意,这里已经开始运用维特根斯坦哲学观了。马户本就是驴,而且根据下文的“她”,是头母驴,但这头在花场即色情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母驴,却因为维特根斯坦所揭示的名实关系中存在的主观性,已经真心不认为自己是母驴,而认为自己是只母鸡!这里,名、实被割裂开来,混淆起来,甚至对立起来,可以用主观的名,来否定实,用错误的彼名,也否定此实。也就是说,在苟苟营呼风唤雨的几个人,用语言来否定、打乱事实和世界,语言成了掩盖事实的工具,成了说谎或使坏的便利手段。

既然是母鸡,就得按母鸡的形象和本能展现自己啊。这头母驴甚至掩藏习性,不喜欢听公驴的叫,而喜欢母鸡的啼。母鸡喜欢趴窝里孵蛋,培养后代,结果当然不成功,牠是一头母驴啊。

还有,驴毕竟不是鸡,外形差别太大了,怎么办?化妆啊。首先,驴没有鸡冠,绣一个戴上去,而且别出心裁,鸡冠是红色的,牠偏要绣个绿色的。驴也没有翅膀,那就在驴鞍上描一个呗,而且是红色的。牠是头黑母驴,鸡也有黑色的,皮毛不用太操心。但驴蹄和鸡爪差别不小,想到鸡爪一般是黃色的,干脆用金色来镶嵌掩盖一下吧。可是驴有四蹄,鸡只两爪,如何是好?唉,罗刹国的事情,何必太计较。嚯!这肯定是苟苟营甚至是大罗刹国、全宇宙,最庞大、最眩目的大母鸡了。依此类推,什么动物不可以来苟苟营过把瘾呢?于是,猪、狗也乔装一番,登堂入室。

还有两三个细节要特别解释。驴耳正常是竖立着的,但歌中的驴耳是耷拉着的。什么情况下驴耳会耷拉?臭气熏天,环境恶劣,驴耳就会下垂,这分明在说罗刹国,特别是苟苟营风气太腐烂了,早已让营里的老鸨和驴、鸡、猪、狗,改变了外观和三观。马耳小,即使耷拉也无法及肩,但驴耳大得多,有的品种还特别大,当然可以两耳傍肩。至于三孔鼻,小说中罗刹国的宰相就是三孔鼻,奇丑无比,歌曲中的母驴(或曰母鸡)大概是攀比丞相,突显自己这只大母鸡的个性风采。还有那老粉嘴,既是客观描述驴嘴,也提醒听众和网友,这是个不正经、下流话张口就来的母驴。问题是驴嘴不是鸡嘴,肉唇如何变成硬喙?大概也只有外面装饰,回家悄悄拿掉化妆吃饭喝水或开怀驴笑吧。

母驴的这套做派,应该很中苟苟营老板的意,不然牠没法混得风生水起。这些成功更加促使母驴不承认自己是头驴!既然伟大的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才是世界的边界,换句话,世界是什么,言语来定夺,尤其是精英人士、成功人士、权威人士说了算,那干脆,就宣称自己叫马户,不是驴,马户和驴是不同的物种,我是马户,根本不认识驴,我是一只名叫马户、可以在苟苟营的地盘上当家做主的大母鸡!甚至苟苟营什么时候天亮,也是由牠这只假扮的大母鸡的几声叫唤来决定。

母驴扮演大母鸡的成功,让牠权倾苟苟营,成为牝鸡司晨、发号司令、说一不二的狠角色。在牠的引导、教唆、威逼和利诱下,苟苟营这个娱乐圈、流行音乐圈兼色情交易圈,都名实混乱、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乌烟瘴气、恶臭熏天!

既有驴称自己叫马户,鸡当然可以宣布自己叫又鸟;既然驴可以打扮成大母鸡,鸡也可以妆扮成小屁驴,或者干脆宣称自己是极其珍稀的迷你型马户,与大笨驴毫不相干!王安石名文《答司马谏议书》坚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现在名实大乱,则天下之理怎么可能获得!

至此,苟苟营,大罗刹国,都被搞得全乱套了,只觉满锅翻滚,内容丰富, 穿梭盘旋,却头晕目眩,手不从心,无法下筷夹住任何东西。不得已,歌曲作者乘势请出超级富二代、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来解围和收场,并用维氏的观点,自然引出歌曲《罗刹海市》全篇的结论,也就是歌曲的创作目的和主题思想,即以名掩实、名实混淆,竟至于是非不分、美丑不辨。于是结句唱道: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多么自然、贴切而又深刻的立意,多么丰邃、阔大而又高远的境界!前面的描述是后面立论的基础,后面的议论是对前面现象描述的概括和总结。忽然想起最近发生的两起指鼠为鸭、指套为鸭事件,不禁发一浩叹。

从歌曲前半部分的乱象描述,不难看出,在现实世界,维特根斯坦被有些人故意曲解,并运用到说谎使坏的方面去了。维氏地下或天上有灵,恐怕会吓得活过来吧。哦,千万不要以为活过来就是好事,岂不闻“人间地狱”之说!

第三,一些需要查阅大型辞书,或借助网络工具,才能懂得的词义。

上文提到的“叉杆儿”、“老粉嘴”,已有解释。又如,“半扇门楣上裱真情”一句暗含的“半门子”,实指私娼,意思是只开半边门偷偷摸摸做生意。“半扇门上裱真情”,当然是说暗里做娼妓,明面上还要标榜自己是情深义重的正经人。

另外,“未曾开言先转腚”一句,多被网友附会成某电视台好声音选秀栏目玩的噱头,并且言之凿凿,声称转一次腚五十元万人民币。另有一个发现可以补充、丰富“转腚”的内容。笔者浏览相关视频,倒是留意到受牵连的某女,在台上扮羞、扮喜、扮嗔或佯怒时,确实有未曾开言先不自觉扭腚的下意识动作。

至于“一丘河”是“一丘之貉”的谐音和简缩,“苟苟营”是“狗苟蝇营”的谐音和简缩,一经说破,便显得粗鄙无趣,还不如不解释的好。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刀郎的创作动因里,到底有没有报复或影射有关人士的成分?笔者的认识和解释是:你可以品尝鸡蛋的美味,但你不可以去观察母鸡是如何生蛋的;你可以赞美婴儿的可爱,但你不可去观察产妇是如何生孩子的。

尼采说,母鸡下蛋和诗人创作一样,都是痛苦的产物。母鸡产蛋后的啼叫是痛苦使然,而非快乐的邀功的欢鸣。钱钟书先生也因此认为,观察一只母鸡下蛋,溯源作家的创作动因,都既不道德,也残忍可恨。

因此,即使刀郎创作《罗刹海市》最初的激发因素里有复仇的成分,也应当根据完成后的歌曲,予以忽视和否定。因为完成后的歌曲,根据笔者的理解和解释,没有一句一词涉及具体的人和事,而已成为深入、广泛描述、讨论、批评人类和人性这个大问题的立意高远、境界阔大的杰作。由此甚至可以判断,刀郎歌曲《罗刹海市》必将成为当代流行歌曲的经典,载入中国音乐史册。其一个多月三百多亿的播放量,就是铁证之一。

可见,刀郎是热爱、信奉维特根斯坦及其哲学观的,他对一时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许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么做,迄今未变。既然刀郎不言,笔者只能根据歌曲《罗刹海市》本身,以及刀郞一贯的为人处世态度和表现,试图来说清楚歌曲的章法结构、修辞用语、创作目的和主题思想。尽力做到既不溢美,也不贬低,更不歪解。

这样努力的目的和心愿,如前所言,一以感谢刀郎精彩绝伦的奉献,一以回报广大听众和网友的热忱和爱乐之心!

 

20238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病后闻钟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