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节走进沪上学校 上海不缺艺术教育的土壤
(2011-11-09 13:12:47)
标签:
文化 |
分类: 看看看 |
据了解,学生艺术教育在上海一直很受重视,早在1993年,上海就启动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政府资助,每年从上海各类艺术团体引进精品剧目,让师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欣赏到高雅艺术。自2007年以来,每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都开展“艺术节校园行”活动,向上海大中小学输送一批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欣赏口味、形式各异、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2007年,首次“艺术节校园行”以“中挪两国青少年音乐周”的形式举办,中挪两国音乐家组建了合作团队,分赴上海市7个区13所中小学校进行巡演,13所学校中既有艺术特色学校,也有农民工子女学校。继“艺术节校园行”活动走进中小学后,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又于2008年在上海各高校设立了校园联络站,并于2009年以“简单艺术”为主题正式启动“创意校园行”。截至目前,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联络站已达到18个。
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共有11项演出和讲座作为“艺术节校园行”的活动深入全市校园,其中包括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学生合唱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合唱团进行交流演出;邀请大学生观摩瑞士贝嘉洛桑芭蕾舞团舞剧《生命的诱惑》的彩排,聆听该团艺术总监吉尔·罗曼的现场讲解;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举行美国爵士踢踏舞专场表演;在上海大学举行德国曼海姆四重奏音乐会。
“校园行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常规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党总支书记、艺术总监刘文国向记者表示。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是一所艺术教育示范校,也是参加“艺术节校园行”首次活动的学校之一。校长卞松泉告诉记者,2007年,挪威艺术家主动走进学校。在“中挪青少年音乐周”活动举办之后,“打一”的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等加强了对外交流与沟通。该校还与控江中学、控江二村小学联合组成杨浦联合小学行进管乐队,并参加了“世博号角——2009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展演。作为一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校长,卞松泉告诉记者,艺术可以帮助学生美化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包括国际艺术节在内的各类艺术交流活动都是艺术教育的好平台,可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的“短板”,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