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三)

(2012-01-03 22:14:43)
标签:

范旭东

近代化工史

教育

分类: 化工科技

http://s8/middle/695ff4c7tb5a0774882b7&690


        百年前,范旭东为了中华民族化工企业的崛起,在新建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仍旧坚决地抵御了外商的威逼利诱,坦然地借用“救世主”的名言:

脚镣即使是金子做的,也没有人喜欢戴。”

他坚定地率领自己的科学家团队和全厂工人,历尽艰辛,终于成功创建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座碱厂。

 

聚英才,国碱海外美名扬

 

制盐业的初战告捷并没有让范旭东缓下前进的脚步,他很快就开始筹划征战制碱业。

http://s2/middle/695ff4c7tb5a07eed3241&69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军

1917年,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主战场上斗得你死我活,国际市场上的纯碱产销均受到影响。当时中国纯碱市场已被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碱价一涨再涨,一些以纯碱为基本原料的玻璃厂、造纸厂、纺织厂、染料厂纷纷挣扎在困境之中。范旭东早已注意到创办制碱工业的机遇和前景,注意到制碱工业对中国化工发展的制约关系。

然而,制碱比制盐要难很多,范旭东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和技术,这也是吸引投资的前提。

开始,范旭东与陈调甫、王小徐等人在天津为筹办永利制碱公司奔波。1917年春节前夕,他们竟在范旭东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4m高的石灰窑,炉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范旭东制碱的消息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终于在春节——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制出了9kg合格纯碱。这个开门红为赢得投资入股者的信心和支持奠定了基础。但是范旭东和他的同仁知道,距离正式建厂投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http://s9/middle/695ff4c7tb5a08202cef8&690


                范旭东在天津的故居,当年轰动社会的制碱实验就是在这个小院里完成的。

现代的青年学生未必能够理解:一项通过小型试验能够制得的产品,要转化成规模化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业产品到底有多难?资金难题、技术难题、市场营销难题……一个比一个难度大。

此前,也曾有人想创办碱厂,试图挑战英国人在中国纯碱市场的垄断地位,最终均一一告败。英国卜内门公司在中国的经理李德立曾公然扬言:卜内门在中国犹如铜墙铁壁,不怕任何人的进攻!可范旭东没有畏缩,坚持要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碱厂。

 

http://s13/middle/695ff4c7tb5a08e55cddc&690


当时世界上的制碱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路布兰法,一种是苏尔维法。前者工艺传统,成本较高;后者技术先进,成本较低,但技术被几大国际公司所垄断,不仅无法获取相关技术资料,也无法采购到相关的成套设备。几经权衡,范旭东还是迎难而上,选择了后者。

为了强化科技力量,范旭东广纳人才。正是在他坚韧的民族意志和朴实无华的作风感召下,一群青年科学家聚拢到他的周围,其中有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硕士陈调甫、上海大效机器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王小徐、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专业毕业生李烛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孙学悟。并且,范旭东主张:科研先行于生产。于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另外,还吸引了美、德等国专家来华合作,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团队。

 

http://s12/middle/695ff4c7tb5a0921b0a3b&690


与此同时,范旭东一方面募集建厂生产资金,购建厂地;另外还从政府方面争取到了工业用盐免税的政策。

历经6年的艰辛,1924813日永利碱厂就要正式开工出碱了。这天工厂的经理、工程师、股东纷纷来到制碱车间,几十双眼睛热切的注视着传送带上,期待着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可遗憾的是,那一刻送出不是本该白色的碱而是红碱!制碱失败了。侯德榜愣住了,范旭东心碎了,股东们愤怒了。这6年,耗资三百多万元,除去股本二百万,股东们不仅未见一分红利,还倒欠一百多万元的债务!在股东会上,群情激愤,矛头直指侯德榜,是范旭东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持信任侯德榜,并要求在继续生产的同时查找原因。结果发现导致产出红碱的原因是输送碱液的钢管被腐蚀生成铁锈混入碱中所致,处理的办法只能是撤下价值10余万元的钢管,换上耐腐蚀的铸铁管,并加少量Na2S使之与铁作用形成一层保护膜,这样既可避免铁管的进一步腐蚀,又可避免对碱产品的污染。可是祸不单行,7个月后,红碱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生产的主要设备皿口干燥锅也被烧坏,连红碱也不能生产了,工厂被迫停产。这时的永利碱厂基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几乎只有范旭东一人相信碱厂还有希望办下去。

 

http://s7/middle/695ff4c7tb5a0971ed636&690


                                     当年的永利碱厂

 

就在永利碱厂陷入绝境之时,有一个人笑了,这人就是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总裁尼可逊(Nicholson)。尼可逊亲自来华找到范旭东,愿以永利碱厂投资成本的两倍价格入股永利,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范旭东竟断然拒绝,并对他说:“我记得,英国有句谚语叫做‘脚镣即使是金子做的,也没有人喜欢戴’按我国政府批准的永利制碱公司注册之章程规定,永利的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我想尼可逊先生和您的卜内门公司是不具有这条件的吧!”后来在《范旭东回忆录》中这样记载道:“要想让化学工业形成我们民族的长城,就要咬紧牙关,一代人两代人地干下去,才有可能成功。我们没有退路,摆脱绝境的唯一办法,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多少会有成就

就这样,范旭东硬是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率领着全厂员工经过一年多时间对导致生产失败的技术因素和设备因素进行了全面排查,充分发挥科学家团队的作用,对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更新。

1926629日,是永利碱厂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化工发展史上应该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永利制碱车间的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地送出纯净洁白的碱。永利,不仅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碱厂,也是亚洲的第一个碱厂。一个月后,永利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产品。同年8月,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永利红三角牌纯碱一举成名——荣获金质奖,永利产品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国内、国际贸易市场迅速挺进。

 

http://s4/middle/695ff4c7tb5a09b2b43b3&690



1933年,侯德榜撰写的《纯碱制造》(英文版)在美国正式出版,从而将保密七十年的苏尔维制碱法彻底公之于世。侯德榜的这一壮举被美国化学家E.O.威尔逊称赞为“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下节内容价格战,巧令洋商甘俯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