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自己读
(2023-12-22 15:43:17)
标签:
教育自读课文自己读 |
自读课文自己读
昨天我上了《散文二篇》,一篇是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另一篇是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两篇都是哲理散文。《散文二篇》是自读课文,我让学生自已读起来。我越来越清醒地知道,课上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主要看学生理解了多少,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自读课文,要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写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构建者,而不是旁观旁听者。
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读两篇文章,了解大意。《永久的生命》,先写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易逝,再写整个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最后赞美并讴歌生命的神奇美好。《我为什么活着》,先总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是作者为之而活着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最后表明自己为此而活,活得值得。
二、学生思考、探究课文旁边的阅读提示和问题,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书上。我提示学生,15分钟后,我将在各组抽取一个样本来展示,并进行点评分析。《永久的生命》有两个提示,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另一个是:“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我为什么活着》有一个阅读提示、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深渊”、“仙境”分别喻指什么?另一个是: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
三、学生“习作”展示与点评。我挑选不同层次的四个学生的“习作”来展示,并进行点评和分析。总的来看,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但对问题的回答、语言的表述还有些欠妥,例如:说“分开来”指“一个一个生命”,“合起来”指“生命”,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个体生命”、“整个生命”或“生命自身”;如说:说“深渊”指“痛苦”就太笼统,应该说“得不到爱情时的痛苦和孤寂”;比如说“仙境”指“美好”,准确描述应该是“爱情的圣洁、美好和芬芳”。
语文,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做到“我手”写“我心”,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即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写出来的能力。
这堂课,学生思考了,表达了,老师点评了,老师回归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位置,学生回归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两者的角色定位好了,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四、文章片段的赏析。老师简要补充两篇文章的内容,然后在两篇文章中各挑选一个片段,读一读、赏一赏、说一说。《永久的生命》,我挑了第三段。这一段用生动的语言揭示生命永恒的哲理,把生命比作不倦的旅客,说“生命个体消失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我为什么活着》第二段,写我寻求爱情,作者连用三个“我寻求爱情”,说爱情带给我欣喜,再说失去爱情的痛苦,最后说爱情的美好芬芳。正反结合,展开议论,提示爱情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说清了我追求的价值和意义。
以前我老是自读、精读不分,一样的上,一样的讲,这是不对的。精读课文是例子,把例子讲清楚了,学生就照着例子来理解分析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学生自已读,这才符合语文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