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实很好哄
文/晨曦微露
经常听到抱怨“我家的孩子特别犟,怎么也哄不好”。其实,孩子有脾气是好事情,证明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做父母的不应该一味压制孩子的脾气。至于哄不好,则跟方法有很大关系!
没有无理取闹的孩子!
是否有过早上马上就要出门上班,宝贝却开始哼哼唧唧甚至大哭大闹?是否经历久不见面的亲友来访,本来乖巧的孩子却表现得并不礼貌,而面对亲友的热情问候,孩子却开始生起闷气?……
很多爸爸妈妈都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一番训斥后,孩子要么被强势吓得噤了声,要么变本加厉,放开手脚发狂。
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吗?我的答案是:没有无理取闹的孩子!
孩子任何一次的生气,都是有理由的。有没有想过,大清早就开始哼唧的孩子,其实只是希望手巧的妈妈在出门前,可以帮她梳一款漂亮的辫子?有没有想过,年幼的孩子已经淡忘了与亲友的共同回忆,她需要时间来适应并重新建立感情。孩子生气的理由可能就是这么简单!那么,了解这个理由,你就能哄好你的孩子!
http://s10/middle/695d6316x9322ba26e239&690(看着夕阳,有点忧郁的样子,不知道那会儿在想什么)
对付坏脾气的制胜法宝!
曾经有一个故事:迎面走来的两个人在一座独木桥上相遇了,两个人都想先过桥,都不愿让步。那么,到底谁能先过去?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谁也过不去,就在桥中间耗着吧!当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都在笑,笑这两个人太笨,只要有一个人先让一下,大家就都能过去了呀!道理很简单,谁都明白。可是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类似事件的时候,很多人却没有嘴上说的这么理智,在一开始选择了互不相让。
在面对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记得sissi很小的时候,有一天,sissi对自来水管里能流出水来充满了兴趣,一定要亲手一次次地拧开水龙头、关上水龙头,并乐得哈哈大笑。刚开始我们也乐于让她感受发现的快乐,但是水很凉,而且已经为此接了好几盆水,用不了就要浪费。于是我们开始讲道理,可sissi正玩在兴头上,根本听不进去。为了尽快结束与这个小屁孩的对抗,我们很自然地使用了以大欺小的本能,强制抱她离开了水龙头。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在那一刻我们赢了,但是换回了接下来两个小时孩子凄厉的哭声,眼泪、鼻涕糊满了本来白净的小脸蛋儿;sissi为了回到地面奔向心爱的水龙头,很艰难地从我们的怀里挣下来后却不小心让额头与坚硬的地板接了吻。那场角逐,其实是两败俱伤!孩子的乐趣被粗暴地压制;看着孩子头上的淤青和痛苦狼狈的模样,我们的心痛更是无以言表。
经过这件事情,我们开始反省、学习,现在面对孩子时不时的坏脾气,我再也不急躁了,法宝就是“注意力转移大法”。我很喜欢用这招,基本上能99%地化解宝贝的怒气,不过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要非常熟悉宝贝的喜好。可以找出宝贝平时最喜欢的玩具等,或者策划一场听起来很好玩的户外活动、游戏,总之就是要能足够吸引宝贝的兴趣,并让她由衷期待。二是不能破坏大原则,顾此失彼。如果一味地希望快速化解矛盾而妥协让孩子做平时不被允许的事,那这样的注意力转移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http://s12/middle/695d6316x9322c0db066b&690(这POSE摆得还挺像回事儿,就是老妈我的摄影水平不咋地)
孩子需要你平等的沟通!
“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同样适用。人和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论种族、身份和年龄,孩子当然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对待。记得sissi还在婴儿期的时候,那时初当妈妈的我比较大条,类似牛奶温度偏高引得一阵哇哇大哭、把孩子放在床边睡觉不小心滚下床这样的事全部经历过,事后发现时自己也感到十分内疚,一个劲儿的说对不起。Sissi奶奶听了,总是说我:哪有大人对小孩子说“对不起”的,再说她也听不懂哇。我不这样认为,孩子再小他也是有思想的,虽然他不会表达,但一定能了解当时妈妈的心情。直到现在,我还是会为自己的失误对孩子郑重的说“对不起”,sissi也非常享受妈妈的道歉,很快忘记自己的不舒服,并且非常配合地笑着说:“没关系的,妈妈”!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如果我没说对不起,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也许要哭闹好一会儿?也许她不一定会追究,但她将来也一定学不会向别人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位博友妈妈提起一件事:某个下午,在家里享受着明媚阳光的妈妈觉得这样的天气太适合给宝宝洗头了。心动不如行动,于是马上摆开了架势,可是宝宝却很不领情,不仅不配合,还大哭大闹,甚至把中午吃的食物都吐出来了,最后累极了才睡着。当妈妈的心里十分难受,本来以为给宝宝洗了头会很舒服很开心,谁知一番折腾竟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抗拒洗头的时候,sissi也不例外。因为没有安全感,也可能是有自己想要做的其他事,大人越是强迫,孩子越是反抗。所以在sissi抗拒了几次以后,我也摸到了窍门。每次洗头前,都要运用大量词汇对本次洗头的N个理由进行充分说明,同意了才开始洗,这样他有个心理准备,不会因为突然头部悬空、水快要流进耳朵里眼睛里而措手不及产生恐惧感。如果不是很情愿而又必须要洗的话,那我就退一小步,允许她拿上喜欢的小玩具在手中;或是让她玩玩洗发水揉出来的香香的细腻的泡泡;还有时候,给她沾满泡泡的头发来一次夸张的造型,并抱她到镜子前欣赏一下。总之就是制造各种新奇愉悦的洗头感受,让她彻底爱上洗头发。
http://s2/middle/695d6316x9322c4ca5651&690(金色的夕阳哦)
听话的孩子不是天生的!
小区里有个阿姨,两个外孙都是在这个阿姨家养大的。不过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两个外孙的脾气一个比一个爆。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稍不满意就瞪着眼睛大叫,再不就抓着别人的手咬一口,而且是动真格儿的,红彤彤的一排牙印,见血丝的。带着孩子的家长们看到他家那两个孩子,都是避之不及。为什么这两个孩子会这样,我们观察了好久,发现跟家长有很大关系。平时在小区里玩时常都能听到阿姨咬牙切齿“不听话,老子一巴掌铲死你”、“你再捣蛋我踢死你”之类的训斥。其实阿姨还是很爱两个外孙的,可就是脾气急、方法简单,没有耐心讲道理,于是就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粗暴的方式。现在,孩子们也是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需求,叫他沉下气来与别的小朋友沟通,他不会!可见,要想孩子懂道理,大人首先要讲道理!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认为,孩子不一定要特别听话,其实我也很赞同。大人眼中的“听话”,其实是建立在成人的思维模式里的,是要求孩子与自己的思想同步,理论上讲,这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强迫另一个人具有与自己一样的思想,也没有人能强迫一个小孩子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思想,这中间一定会产生差距。我们需要做的,不应该是消除差距,而是画出一个分割线。分割线的这一边就是大的原则,是正常孩子应当具有的思想和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一头,则是每个孩子独特个性的发挥空间。我想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培养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受欢迎的人!
http://s14/middle/695d6316x9322cfe5932d&690(在爸爸钓鱼的地方,虽然很乱,一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