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螺介绍

(2010-07-06 11:45:50)
标签:

文化

分类: 海螺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产于沿海浅海海底,以山东、辽宁、河北居多,产期在5~8月。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海螺几乎食用任何一样东西,它们可用它们的硬壳撬开或击碎其它软件动物的外壳来觅食壳内的肉。它们通过一只大而健壮的足来行走,而来自这只足的肉使海螺成为全球共享的海鲜产品。

 

    乐   

    海螺,古称。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流行于佛教寺院和全国各地,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广东广西福建辽宁吉林等省区最为盛行。

海螺乐器的历史

  历史悠久,自古为佛教法器之一。源于印度东南亚诸国,随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经典多有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后,在寺院中即使用了海螺。南北朝时,海螺已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北魏时期(386年—534年)云岗石窟雕刻中已有吹螺的伎乐形像。隋唐时期,海螺用于九、十部乐的西凉龟兹天竺扶南高丽诸乐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骠国乐》诗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之句。海螺除在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还用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据西藏古代文献记载,当筒钦尚未出现以前,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为主要吹奏乐器的,后来,筒钦便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仅用于诵经间歇时演奏和羌姆表演。

     现代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图135),螺壳呈螺旋状。大小不一,一般全长2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海螺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并将吹嘴做成圆锥形或直筒形,外径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较细,孔径只有1厘米,有的在螺的两端钻孔、穿以细皮绳,平时不吹奏时可斜挂于胸前或腋下。

    海螺装饰较为精美,一般多镶嵌铜或银片为饰,显得分外庄重和美观。不仅制成金属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镶以铜或银片,制成翅形的装饰物,在翅尾还缀有圆环,系以丝穗或彩绸为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珍藏的一支银翅法螺,全长57.7厘米,翅长38.2厘米、翅宽23厘米,吹嘴长11厘米、直径4.2厘米、孔径1.8厘米,堪称法螺之最。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传为元代皇帝钦赐。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海螺多支,螺体多为白色,带有棕色、黄色条纹或斑纹,全长30厘米左右,螺口为不规则椭圆形,长径14厘米~16厘米、短径4厘米~11厘米。其中有一支极为珍贵的清代贝,全长35厘米,为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然生长的清白色海螺,镶嵌以铜制吹嘴,螺身镶嵌翅形铜片为饰,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有“乾隆御制”四字。这些海螺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吹奏时,左手持握螺口,两唇紧贴吹嘴送气,发音作呜呜声。每支海螺可发出一个基本稳定的长音,因螺身大小不同,发出的音高也各异,一般在小字组至小字一组之间。海螺的音色螺纹的粗细和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螺纹细、少者音色较明亮,反之音色较深厚。除作为法器用于佛教寺院外,在藏区尼姑庵里,要用吹贝祭奠死者。汉族地区也广为流传,在浙东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民间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群众聚会。

用海螺听大海的声音

  浪漫的说法。科学的解释是,贝壳的结构使它依靠共振放大了环境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比如人体血液流动的声音。所以把贝壳放在耳边,你听到的多半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血液沸腾的声音。

营养分析

  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等营养原色,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适宜癌症,干燥综合征者食用;也适宜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2. 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食物相克

  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潜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