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志记载,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宿过此山,得胜归来建成此寺,取国家兴旺之意,遂定此名。历经辽、金、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僧人住持,并有佛事活动。该寺在历史上影响较大,因寺院周围遍植花椒树,民间又传称其为花椒寺。1976年唐山大地震,兴国寺彻底被毁。1998年底,唐山市市长办公会决定在大城山主峰西南原兴国寺旧址上复建。2003年12月6日,举行了复建兴国寺的奠基仪式。复建后的兴国寺位于大城山公园西南部,占地71.69亩。寺院采用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共安排有五重殿,主体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万佛殿。万佛殿为兴国寺主体工程之一,屹立在寺院的最后部位。万佛殿的主体为两重檐仿古建筑,钢混结构,通高30米,面阔35米,进深25米。中央供奉玉佛一尊,殿内可容四周供奉33公分高铜铸释迦牟尼像万尊。兴国寺将请全国高僧为供奉的每尊佛像开光加持,供信众供奉。此组作品并没有再现兴国寺的整体建设风貌,而是以局部光与影来展示其魅力所在,敬请欣赏指正。
http://www.npai365.com/attachments/month_1202/12022009157a13e483785fa6bc.jpg
http://www.npai365.com/attachments/month_1202/1202200915a7d181bc7d5d186e.jpg
http://www.npai365.com/attachments/month_1202/120220091600a3311da508ecd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