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695c32dagc97703a31844&690
昨晚,我又是在烦闷中度过的。
近一周,子诣完成作业的效率明显不在状态。语文小状元上错误增多,数学经常做漏题,写作文也是尽量省事,不做细节刻画......这让我有些气恼。经过星期一、星期二的提醒后,他依然故我地我行我素刺激着我,让我心中的怒火燃烧得越来越旺。这周六,外婆就要回成都了,整个下周是没有老人在家,需要他放学后自行回家,自觉合理安排时间做作业。就因为他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因此我们在前两周开始给他做了一些铺垫。如放学后怎么安全回到家里,遇上特殊情况时怎么随机应变,回到家后怎么合理安排好作业时间等等。可近一周,看他不紧不慢照常拖拖拉拉,我心里的火苗就直往上窜。怎么越来越油条了呢,好像任何的奖罚措施对于他都形同虚设一般。我的焦虑越来越明显,心里越来越没底。
昨晚,子诣的作业一直到8点过才真正完成。我看了一下作业量,按平时他的作业速度是不应该花这么长时间的。我火冒三丈,决定在8前他还没有完成作业,就不用吃晚饭了。因为吃晚饭的时间已经被他的磨蹭给占用,既然他自己都不在乎不紧张这时间,不让他真正尝一下苦头就不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他还真以为时间会为了他而停驻吗?我一肚子火自己吃完后,直接把餐桌上的饭菜全收进了厨房,接着洗碗收拾。果然,子诣在完成作业后,已经超过了8点。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倔强的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只是默默收拾好书包,自觉地开始准备练琴。估计这时候的他,肚子早就咕咕作响,闹着革命呢。
书房里之后传出的练琴声明显能感觉出他的变化。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拉一会儿停一下,拉一会儿又到客厅逛逛,拉一会儿又到其他房间转转。从空弦、音阶到练习曲、乐曲,整个练琴过程一共比平时节省了不止20分钟。先生也因为子诣练琴时的认真,终于在9点10分时心一软,到厨房把饭菜热上给他端进了书房。外婆一看这情形当然也放了心,本来饿着外孙的肚子,她心里就不好受。说实话,我原计划是真的想好好饿他一顿。以前吼过好多次,也从来没有真的狠下心来实施过。不让他尝尝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滋味,我想任我们家长怎么在一旁“打雷”也是枉然。
也许是真的太饿了,看到平时吃饭磨磨唧唧的子诣,在15分钟之内就干掉了先生给他热的一盒饭菜。我还没来得及去与他交流,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是觉得妈妈对他太狠呢,还是真的能从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能等他好好冷静一下、思考一下之后,今明找时间和他聊聊,把一些规范重新实行起来。明确他应该做些什么,能做到些什么,奖惩分明。有规矩才成方圆。
经常在群里看到很多聊孩子拖拉的信息,群里的家长都来自全国各地,每天的信息量惊人,但总也离不开一个永远的话题——如何帮助孩子改正拖拉的毛病。可能当自己是旁观者时,都会有很多理论来解决这问题,可真正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孩子身上时,一些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完全套用某些家长的做法,只能吸收一些好的精华部分,再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与平衡,从不断的摩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一套交流方式。现在的父母都知道,要用爱和规则来与孩子和平共处,在尊重孩子的同时言传身教,尽量少用或不用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可真正能抑制保持这种心态与孩子相处的家长有多少?在真正面临孩子的一些问题时,还能从容淡定按章处理的有几个呢?每次我在狮吼之后,都无数次的在反省自己,也有很多身边的朋友和我一样,为自己当时的冲动和怒火而愧疚,可这种心理上的排解出口应该在哪里呢?我也经常为身边的朋友排忧解难,分析问题实质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朋友们都笑称我“知心姐姐”,可我的烦恼为什么却感觉解决起来如此举步维艰?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的要求太高吗?所以一直都在追逐理想生活中受挫而需要一个出口?
记得曾经很多次从先生的亲人们、身边的朋友们嘴里听到,我们对孩子太严厉,规矩太多,这样管孩子心有点狠。其实我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直愉快无负担的生活、学习呢?孩子在没有规矩的环境中,怎么样能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等到孩子真的长大成人时,再来怨我们给他的条件太少,那时的我们该如何来承受这种悲哀?时光不能倒流,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父母唯有坚持原则的去为孩子做好引导,在他们每一次遇上坎儿的时候扶上一把,目送他们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时,父母们这一辈子的事业也就真的功德圆满了。所以,我平时的这些“狠”,真的算狠吗?
我只想对子诣说:“宝宝,妈妈真的不想惩罚你。真的,每一次你在受罚时,妈妈心里也一样非常的难受。妈妈也希望我们都能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但是这个开心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这个规则,我们的家庭是不会真正幸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