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刻画方法
(2011-01-30 20:06:04)
标签:
高中语文文学类校园 |
【考纲解读】
在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表达思想情感)。
1、关于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2、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3、关于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关于人物形象地两个角度: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会烘托人物性格和暗示人物命运,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命运及其变化的载体,也是其具体的体现。
【典型试题1】
例如:《名师大讲堂》 P199《河的第三条岸》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解析】这是广东卷2008年的高考题。试题提问方向和考查能力点非常简洁明确。只要了解人物形象分析要点和基本方法,此题应该难度不大。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人物外在和内在的特征,本文没有描述或刻画人物外在的特征,主要是人物的内在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结合作品”中对母亲的一些细节刻画,例如“唠叨不停,牢骚满腹”、“脸色苍白……你永远别回来”、“母亲觉得羞辱”、“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能偷到的地方”……由这些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的、想过幸福生活、思想上传统守旧的家庭妇女,对父亲的行为她不理解也不支持。做这道题是关键要“结合作品”,否则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典型试题2】
例如:《名师大讲堂》 P201《乌米》第1题: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人物的性格特征,难度不大。要注意的是要正确理解作者对主人公乌米的情感态度,作者是本着同情之心来写乌米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以对乌米性格特征的分析概括要符合文章情感指向。有人答成“固执”、“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现实”等,都有违文章情感倾向。设题的目的在于启迪大家学会坚韧、乐观面对生活。
【典型试题3】
例如:《名师大讲堂》 P202《胖子和瘦子》第2题:请简析“三号人物”纳法奈尔。
【解析】题目设置简洁但比较笼统,也没有提供答题的角度。对于这类人物分析的题目,要记住我们所学习的一般解题方法。首先是分析的角度,即从环境(社会背景)和情节(小说四处写到的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入手;其次是人物塑造方法(行为描写)及其性格与变化;第三是作者写这个目的用意(侧面烘托、讽刺、揭露)。
【典型试题4】
例如:《名师大讲堂》 P208《怪人言先生》第2题:怪人言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人?请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解析】本题提问方向明确,只要求我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的形象特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体现的。从情节入手,找到小说中关于言先生的“怪言怪行”(与世俗背道而驰的言行),透过其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
【典型试题5】
例如:《名师大讲堂》 P208《从前的房东》第2题: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一下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解析】同样是从环境与情节两个方面入手。小说中对社会环境没有过多暗示;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小说情节(细节)入手,先从小说中找到一些对孙成夫妇的身份(从下岗工人到奸商)、事件、行为的描写,然后从中体会处夫妻两人的为人、性情、性格变化等;最后,要体会处作者刻画这对夫妻的目的,也就是小说塑造人物的用意(社会意义)。
【复习指津】
一、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重点:
1、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性;
2、刻画人物方法:间接描写烘托和直接刻画;
3、塑造人物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4、分析人物方法:社会环境暗示和故事情节。
二、解答本类题目提醒:
1、看清题目,问什么答什么,问得笼统就都答;
2、概括性格,要求准确精炼,模式为“是什么人”;
3、结合作品,提取典型情节,用来说明性格特点;
4、顾及方法,考虑如何塑造,作用落脚点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