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我会看见一些在公园里卖风筝的人,那些风筝制作专业,外形美观,或者是毛毛虫形状的,或者是蝴蝶形状的,不一而足。
我小时候也放过风筝,不过不是在公园里,而是在田野上。
是比公园更加开阔的田野。
对放风筝印象如此深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那些风筝不是买的,而是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
我曾经亲手参与过风筝的制作,记得制作材料包括软软的细竹片,还有大大的薄薄的白纸,还有浆糊、细线等等。
当然在制作的时候,我只能打打下手而已。
制作的过程我已不记得,应该是不易的,需要手巧,而且细致。
风筝制作成以后,是白色的,形状有点像大鸟,有两只大翅膀,肚子下面是薄薄的竹片,在大鸟的尾部,是一根用纸圈圈环环相扣的长长的尾巴。
我往往是制作尾巴的那个下手。
风筝制作完毕,还要在它的头上栓上细线,细线的另一头,是一个绕了很多道的线团自,我们一般用的是妈妈用来缝被子的白线团。
然后,一伙人就围着一个风筝去放了。
我们奔跑到田野上——这时候最好是有风——刚开始,风筝是拿在手里的,然后一边跑,一边放开风筝,更加用力跑,一边跑一边不断地放手里的线,让线越放越长。
风筝随着风力,会呼啦啦地朝天上飞去。
一边跑,一边抬头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同时不断放着手里的线——眼见白色的风筝越飞越高,越来越小,它优美的身形翱翔在蓝天,长长的尾巴飘逸在身后——哇,这时候你的心也随着风筝飞得越来越高远了。
当然,一个风筝里,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有的出了白纸,有的出了竹片,有的出了线团,有的出了手艺。
所以,一个风筝往往是好几个人轮流去放的,它便显得无比珍贵。
我也曾独立制作过风筝,材料都弄来了,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最终这个风筝压根就不能飞。
所以你瞧,制作风筝还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呢。
不像现在,你想得到一个风筝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只要你出钱。
只是,看着公园里到处飘着的彩色风筝,我却尤其怀念童年的那些简朴的白风筝,虽然都是风筝,可是,我总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长大以后,也像风筝一样飞到了很远的地方……
那些和我一起放风筝的小伙伴呢,他们在哪里呢?
他们早已在我记忆中淹没了,我只是还记得那时候的田野、蓝天、微风和风筝,就像是黑白照片中的景物,质朴而又意味深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