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阜墩为古芙蓉湖遗留下来的小岛。在2400多年前,吴王夫差率兵伐齐时,曾在墩上大宴群臣;楚国的春申君曾在这一带水域兴修过水利,相传黄阜墩由此得名,即《越绝书》有“春申君时,立无锡塘,治无锡湖”的记述。明代有些无锡地方志书也有写作“黄阜墩”的。爱新觉罗·弘历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时,这位“古稀天子”又将它笔误为“黄浦墩”,称喻它是传说中的“蓬莱”,(康熙则把它比做水中的兰花)。在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则写为“黄甫墩”。古代又作黄婆墩,如清康熙御用画家王翚画了一幅《康熙南巡图》,其中第七卷画无锡,这一画幅内画了惠山、锡山、秦园(寄畅园)和黄婆墩。《清稗类钞·娼妓类》有“杨兰官负盛名”一节,其中谈到的也是叫“黄婆埠”,可见黄婆墩为古名。
至于无锡湖,在唐朝陆羽(733-804)所撰的《惠山寺记》中,称“射贵湖”,一名“芙蓉湖”。今从蓉湖庄、莲蓉桥(莲花又名“水芙蓉”)等地名中,尚可看出其余绪。该湖因明代以来的围湖造田活动,使它不断收狭,渐成为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河道。黄埠墩则与古运河中另一个小岛“西水墩”一起,分列为古运河无锡段中的“天关”、“地轴”。黄埠墩曾因“二帝(清帝康熙和乾隆)、二相(楚相黄歇和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一青天(被誉为‘海青天’的明代名臣海瑞)”曾经登临而遐迩闻名。
唐宋以来黄埠墩就成为无锡运河中的一处胜迹。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右丞相时,因元军东下,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拘留,北行时,在这里停留,写下了《过无锡》诗一首: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明朝右佥都御史海瑞,任应天巡抚时到无锡,曾为黄埠墩上的环翠楼写下“玩山临水第一楼”的匾额,明朝王永积写的《锡山景物略》中说:“墩上有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垂柳掩映,不接不离。登阁九峰环列,风帆片片,时过几案间。”
康熙、乾隆南巡,曾多次在这里停留暂住,康熙题下“兰若”一匾,乾隆题有诗句: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说:“无锡北门外,有皇甫墩,在芙蓉湖中,四面皆水,飞楼缥缈,极似西湖之湖心亭。窗户轩槛,皆九龙山翠所涵渲。登览胜概,甲于通邑。楼中匾联尚多,惟孙平叔宫保联云:灯火春星浮北廓;云霞朝景揽西神。秀整雅切,邑人盛称之。西神即九龙山也。”
以前,黄埠墩岛上有寺,香火点点。而有关它得名的传说,也是众说纷纭,其中“黄鳝精的传说”颇有浪漫气息。
相传,黄埠墩运河中住着一条黄鳝精。有一天,它变作一个年轻的后生,来到河畔一棵大樟树下读书。事也凑巧,这天王母娘娘的四女儿彩云路过此地,正好看见他在低头读书,便仔细端详起来,越看越觉得可爱。于是她抽下腰间的丝绢,朝下扔去,以表爱慕之情。黄鳝精忽见空中飘落一条丝帕,连忙起身接住,只见上面绣着一个体态轻盈、丰艳动人的姑娘。尤其是看着迎面而来的美人,不禁喜出望外,于是上前倾吐思念之情两人互生爱慕,一起生活了一年。可惜后来此事被天庭知晓,便由张天师将黄鳝精压在小岛底下,动弹不得。
这小岛西端住着几户穷苦人家。一天早晨,村民张老头提着一只吊桶,来到村中古井旁,放桶提水。当他把桶刚放到井里,就听见一阵哀求声从井底发出,问明情况后,张老头答应每天送几条鱼给他,让他保命。黄鳝精感激不尽,声称要报答。
第二年夏天,无锡大雨如注,河水猛涨,泛滥成灾,把周围两岸的田地房屋都淹没了,唯有这河心的小岛安然无恙。岛上的居民都说,多亏了黄鳝精的保护,才会躲掉此灾此难。后来,人们觉得这座岛有灵气,就取名叫做“黄埠墩”了。
http://s3/mw690/695801d5gx6C6Z3NDyi72&690
http://s2/mw690/695801d5gx6C6Z7JDrj21&690
http://s12/mw690/695801d5gx6C6ZaFy8bbb&690
http://s6/mw690/695801d5gx6C6Ze9cnb45&690
http://s12/mw690/695801d5gx6C6ZhG0vF4b&690
http://s15/mw690/695801d5gx6C6ZzFHyKde&690
http://s8/mw690/695801d5gx6C6ZBVwh107&690
http://s7/mw690/695801d5gx6C6ZEN3xA06&690
http://s4/mw690/695801d5gx6C6ZSnUcj63&690
http://s6/mw690/695801d5gx6C6ZFDRs1d5&690
http://s13/mw690/695801d5gx6C6ZGfMcsc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