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可辨元青花之真假

标签:
收藏历史文化 |
我们一直在寻求元青花的那个“真相”,当我们的鉴定水平还不能面面俱佳的时候,牢牢抓住一些细节来辨析,往往可以一剑封喉。
元青花之所以雄踞古瓷殿堂的宝座,是因为元青花有着“极精极细”的一面。比如,在画工上,精美绝伦的艺术视觉来源于画师对每个细节描绘的高超画艺。
例如,真假元青花上的柳叶纹就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前面的博文里,我总结真品元青花上柳叶是这样画的:元代柳叶的画法,中锋运笔,笔力劲道,几丛柳叶从天而降,起处细且密,画师艺高胆大,细密之余,柳叶多有交错,虽有交错,却笔笔交代清晰,历历可数,毫不含糊,每丛柳叶最后的一片叶子有别于其他的细叶,收笔大方,仿若千钧一坠。
假元青花上的柳叶有如下特点:柳叶的描绘繁复无章,忽粗忽细,忽长忽短,笔锋侧出,非中锋运笔,笔试迟滞。
http://s14/mw690/001VB9aogy6LA9izIlf3d&690
http://s14/mw690/001VB9aogy6LA9jE6PXfd&690
http://s15/mw690/001VB9aogy6LA9Dck1w1e&690
我们再来看看真假元青花上松叶纹的比较。我们会发现真品上的松针描绘极为细腻,呈点射状散开,细如花针,细如牛毛,却又是笔笔描路清晰,一掬松针,形成美丽的弧形。特别考究的是,画师非常熟悉苏料晕散流淌的特性,在绘画过程中频繁换笔,大处涂抹用苏料稍微粗糙,细处如画松叶针却蘸纯度最高的苏料来下笔,呈色湛蓝,与周围浓抹构成鲜明的比较,艺术效果粲然。
再看假元青花上的松针,一掬松针似参差不齐的扇面,无真品上一掬松针的弧形美,松针的画法也是迥异,不是呈放射状,而是呈针扎状,松针似头钉,与真品的松针相比粗糙无比,毫无细腻之美。色调上与周围的景物一致,用料不似真品的那样考究,根本不是苏料,更别说是级别高的苏料。艺术效果上毫无美感,背后是画师功力的极大差距。
鉴定元青花并不难,识真问题上条条大路通罗马。鉴赏元青花上的细节是一个关键的窍门,细细品这些细节,真品元青花的大美就会款款而来,给你盛上一席视觉的盛宴!
http://s9/mw690/001VB9aogy6LA9Ly64858&690
http://s5/mw690/001VB9aogy6LA9MdBIg44&690
http://s8/mw690/001VB9aogy6LA9N8qZp77&690
http://s12/mw690/001VB9aogy6LA9OaB4fc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