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
(2025-01-10 08:40:13)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著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著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著,一齐拜圣颜!
(选自敦煌曲子)
这首歌辞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沙州沦陷之前。
敦煌,沙州治所。它是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弥漫的戈壁滩畔的绿
洲,是横贯亚洲的古老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它既是汉唐欧、亚、非 各国与中国友好交往的通道,又是西陲边防重镇,河西人民保聚之地。
从西汉张骞经此出使西域,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以来,这里曾涌现过好 几位功勋卓著、名垂史册的"神将", 如汉代的李广利、赵充国,唐代的
郭元振、张守蛙,等等。
歌辞发端便是"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奇峰突起,造势不
凡。与一般艳科言情之作,判然异趣。所指的"神将",信而有征,呼之欲出。古往"神将"已略如上述。
即以中唐而论,镇守敦煌有功,足以彪炳青史者,也还有人在。如河西节度使杨休明,于大历元年五月
移治沙州敦煌。在与朝廷的联络线已被吐蕃切断的情况下,仅凭瓜、沙两州之地与劲敌相持竟有十年之 久。大历十一年,瓜州复陷。而沙
州以都知兵马使代领州事的 阎 朝, 为唐固守危城,首尾也有五、六年光景。凡此种种,公忠谋国,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敦煌 人民永远
铭记于心,甚至连边远地方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也无不顶礼膜拜。"诸蕃"的"蕃",与"羌""戎"同义,都
是对少数民族的通称,未必仅指吐蕃而言。"效节望龙廷,麟台早有名",上句就将吏而言,说他们衔命守边,克尽臣节,报效朝廷;下句为
唐王朝立说,谓朝廷褒赞勋臣,恩宠有加。"龙庭",即朝廷。"麟台" 即麒麟阁。汉武帝时所建(一说萧何造)。汉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霍
光、赵充国、苏武等十一人像于其 中。后世就以麒麟阁作为皇帝褒赞 臣子功勋之处的代称。上片回顾历 史,讴歌往昔敦煌守将的足智多谋,
英武善战,下片着眼现实,抒写当地人民热望宁息边塞、早日入朝的迫切心情。我们都知道,自代宗宝应元年(762)为始,下迄德宗建中二年(781),吐蕃乘危,利用安史乱
起、唐王朝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 守备空虚的弱点,首先攻取兰、部,
切断河西走廊与内地的联系,然后由东向西次第攻占河西、陇右其它州县。唯独沙州一郡,直到建中二年岿然犹存。所以词中说:"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这
里,着一 "隔"宇,点明敦煌入唐的道路已经由于沙州以东诸州的沦陷而被切 断,以致边民对朝廷的耿耿忠心无由得表。"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
颜!""早晚",犹多晚,什么时候。唐代口语,屡见于敦煌写本文献。"狼蕃",指吐蕃。"蕃"字前面加上修
饰语"狼",表现出敦煌百姓对吐蕃压迫者的憎恶,跟史书上所谓"吐蕃是强""其心豺狼"同一个意思。
这两句承上而来,倾吐出敦煌人民希望尽早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焦灼心理。
作品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敦煌人民纯真的感情,读来倍觉亲切动人。
后一篇:唐宋词赏析:忆秦娥(箫声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