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庐山的青山绿水间,有一种红嘴披一身金绿色羽毛的小鸟,叫起来“提壶,提壶”的,非常婉转动听,好像叫人来招待客人。为此,元人张卒特意写了《庐山》诗:
若问凡家半点无,庐山到处是浮图。
只因渊明曾好酒,至今有鸟号提壶。
这提壶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还跟大诗人陶渊明还有一段关系。当时。陶渊明有一个堂妹,名叫阿秀。她聪明伶俐,长相也很俊俏,非常惹人疼爱。陶渊明自辞去彭泽县县令以后,就回老家隐居。他平生十分好酒,经济却十分拮据。阿秀知道后,就常常提着酒壶送酒给他喝。所以,每当来客的时候,只要陶渊明叫-声“提壶来”,阿秀就会提着酒壶给他们斟酒助兴。
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宏,久慕陶渊明的大名,总想拜会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无奈陶渊明早对仕途心灰意冷,不愿再跟官场人打交道了,因此总是称病闭门谢客,后来,王宏打听到陶渊明最疼爱阿秀,就计上心来,亲自准备了一坛上等的好酒送到阿秀家里,恳请阿秀帮他引见陶渊明。
阿秀的日子其实也过得紧巴巴的,正愁没钱买好酒呢,如今见了王宏送来一坛好酒,当然高兴了。碰巧,那日陶渊明到南山去了。她就带了王宏,提上好酒和几碟小菜,坐在路旁的一快石头上,静心等待哥哥归来。过了不久,陶渊明果真坐着一乘竹轿回来了。阿秀迎上去,大声喊了起来:“提壶来了!提壶来了!哥哥要喝酒呀。”
陶渊明一听就急不可耐下桥来。阿秀提壶走了过来,斟了一碗酒给他。陶渊明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大石头上,一连牛饮了三大碗。这才想起来问道:“好酒呀,好酒呀,今天哪来的好酒?””
阿秀使了一个眼色,躲在树后的王宏会意,便走上前去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陶渊明知是阿秀的安排,也不便再推辞,就与王宏坐在石头上,继续举杯痛饮,边饮边吟诗作对,好不快活。阿秀则提壶站在一旁,不停地给他们斟酒。不知不觉间,陶渊明喝了个酩酊大醉。他仰卧在大石上(后人就把这块大石叫做“对酌台”),把脚高高翘起,嘴里还嚷道;“阿妹,提壶来呀!”“噢!提壶,提壶!”阿秀笑着答应。陶渊明这次真的喝醉了,竟迷迷糊地在大石上睡了过去。后人就将此块大石称为“醉石”。
可惜,陶渊明晚年生活极为贫困。他六十二岁时,不幸老死在柴桑村的破茅屋里,无人发觉,连遗体都没法收敛。阿秀得知后,就提着酒壶,哭哭啼啼为哥哥招魂。一时如剜心肺,令人无不动容!
阿秀的哭声,感动周围的乡亲。他们就把陶渊明安葬在桃花山畔的面阳山下。安葬那天,阿秀扶着慕碑,更是悲痛万分,她放声大哭:“提壶,提壶!如今再也见不到哥哥来喝酒了呀!”最后,竟哭倒在墓碑旁…
打这以后,在云雾缭绕的庐山青松翠竹中,就出现了一种鸟。整天如泣如诉地叫着,“提壶!提壶!”据说,它是阿秀精灵所变的,她将永远伴随着她的哥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