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字的前世今生
(2018-03-03 09:38:54)
标签:
词语词义变化 |
现在,大家都知道,鼻子位于头部,有两个孔,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又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
而考究起来,“鼻”这个字的演变却很有意思。
最早的时候,表示“鼻子”的字是“自”,“自”是象形字,在小篆中,“自”的字形就是鼻子的形状,因此用“自”来表示鼻子。而且,“自”读作“鼻”。后来,“自”慢慢引申出“始”、“开头”的意思,再后来又引申出“自己”的意思。
当“自”指称“自己”时,人们在“自”的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畀”来表示鼻子。畀,读作bì,是给予、付与的意思。“自”和“畀”合在起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于是用来指称鼻子了。所谓成语“仰人鼻息”,就是取的这意思。
直到这时,“自”和“鼻”才开始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分工了。不过人们仍然没有完全忘记“自”的本义,因此,直到现在,说到自己的时候,许多人总是指着自己的鼻子,以表示最早时候的“自己”是用鼻子来指代的。看来,鼻子虽然有了自己的“分工”,但老祖宗遗传的“鼻”的意义在民间并没有完全消失。
《说文》还记载:“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这句话意思是,“鼻子”最早的古义是指第一个儿子。也就是“鼻子”原指长子、大儿子。至今陕北方言中还把别人的子女称作“鼻子”,比如说“这是谁家的鼻子?”
自此,“鼻”这个字又引申出了“第一”、“初始”、“发端”的意思,于是,顺理成章地,最早的祖师、创始人就称为“鼻祖”。比如,我们称木匠的鼻祖是鲁班。
从“鼻子”的本义看,我们还可以判定民间为什么称呼道士为“牛鼻子老道”。之所以这样称呼道士,一般的解释大约有三种:一是道士头上的发髻像牛鼻子的形状;二是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骑的是一头青牛;三是道士帽的前边有沿,上翘如同牛鼻子的形状。
当然,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解释,之所以说似是而非,就在于不懂得“鼻子”的本义。《方言十三》中还有“鼻”的另外一种解释:“兽之初生谓之鼻。”原来,“鼻”这个字更早的时候专用于称刚刚出生的野兽。后来才引申用于人身上。懂得了“鼻”这一最古老的本义,就可以明白民间称呼道士为“牛鼻子老道”的含义,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三个理由,还因为“牛鼻子”是一种贬义的称呼,民间就借初生的牛来打趣道士。
其实,汉字的今古含义多有很多变化,我们今天所知道、使用的某个汉字的字义,往往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而来的,并非就是它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