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名山——雪峰山古诗五首
(2017-02-23 10:27:20)
标签:
景点雪峰山古诗 |
雪峰山主要景观有雪峰崇圣禅寺,又称崇圣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1983年,雪峰崇圣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内主要建筑是山门、法堂、大雄宝殿、斋堂。大雄宝殿内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十八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山门外有古树四株,相传大的两株系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有千年历史;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距今亦五六百年。寺内藏有印度梵文贝叶经和佛祖像,颇为珍贵。该寺有“南方第一刹”之称,是佛教禅宗五家宗派中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华寺、马来西亚的小筑等都是雪峰寺的廨院,八十年代以来,东南亚不少高僧来此学禅。
下面是古代文人名士咏颂雪峰山的五首诗,今天读来,似乎依稀可见当年雪峰山诸景观的迷人景色和旺盛的人气。
二
雪峰峰顶寺,来此定诗盟。山瀑分云影,松风乱雨声。眼明春树绿,心醒晓钟清。未好言归去,尘中事又生。
作者戴昺:宋人,复古之重孙,字景明,号东野。嘉定进士,授赣州法曹参军。少工吟咏,为复古所称,著有《东野农歌集》。见《宋诗钞》、《四库提要》一百六十三。
障日太崚嶒,炎天散郁蒸。峰寒犹带雪,径仄半垂落。卧病君恩隔,安禅世态憎。留连不能去,觉路尚可乘。
招提开宝地,振锡自何年。绡柱围苍藓,虚廊响瀑泉。布金人已去,说法事空传。辛苦催租吏,豪门半寺田。
存公振宗教,遁迹到兹山。枯木犹存钵,经年只闭关。斯人不可作,流水自潺潺。一脱微名累,超然心境闲。
作者叶向高,明,福清人。字进卿,号台山,又号紫云,黄孽山人,万历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四
枯木千年有故庵,美材那复识楩柟。盘时已得归根所,虚处真成入定龛。非色非空霑雨露,不生不灭饱烟岚。由来神物山灵护,岱顶秦松也自惭。
注:枯木庵位于雪峰寺东南百余米处。唐天佑二年,五代闽王王审知建造。庵内有一枯木,高3.32米,围7.13米,树腹中空,中开一窦如洞门,内可容纳十余人,相传为义存大师初入山时栖止之所。枯木内壁有:“维唐天佑乙丑岁,造庵子及……,于时廉主王大王题刻”,誉为“树腹碑”。“造庵子”指建枯木庵“王大王”,即王审知。庵系为保护枯木而建。树腹内壁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刻题记,记载闽王舍款造庵和建筑水池的史实。枯木内外还有二十余段李纲等宋、元、明、清名人题刻。树腹碑为我省木雕三大奇物之一,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
雪峰灵迹二十四,世界浪传万百千。卓锡何年开鹫岭,灵源今见应潮泉。蓝田庄种文卿玉,枯木庵留真觉诠。堂上三毬浮紫气,云间一洞出青莲。文殊古镜金鳌畔,罗汉梯云象骨巅。宝所望洲香石迥,放生蘸月佛光圆。化城不属乾坤老,雪峤宁消日月边。半岭溪傍无字碣,万松关里有龙眠。如来真际应收尽,何事西方应梵天。
作者陈省(1529~1612年),字孔震,初号约斋,更号幼溪,长乐县古槐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授浙江金华府推官,平反冤狱,安抚饥民、矿盗,颇有政绩。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升任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巡按湖广。后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万历十一年(1583年),因与张居正牵连罢官。回乡后,在武夷山接笋峰下筑室隐居,名曰“云窝”,又建亭台楼阁16处。所著多佚,仅《幼溪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