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路城最初建于14世纪,之后又在16世纪和17世纪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17世纪是日本的防御建筑技术达到顶峰的时代,姬路城即是这一时期最完美的作品。它展示了幕府时代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和精巧的防护装置,同时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是日本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1993年,姬路城成为日本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姬路城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规模修复工程。这距离上一次的修复已有50年。这次修复工程历时约五年半,耗资约28亿日元。2015年3月27日,姬路城大天守终于重新对外开放。这样说来,我们去的还蛮是时候的。
1、护城河上的樱门桥
2、大手门,不算姬路城的正门,只是通向三之丸广场的大门。
3、三之丸广场--姬路城南面免费开放的大广场
整个姬路城堡由83座建筑物组成。广场正面是姬山,山上的大天守与两侧的三座小天守通过渡橹连接成“连立式”天守阁,在蓝天映衬下既和谐又雅致。其白色的外墙与造型独特的屋檐似优雅的白鹭展翅,所以姬路城也称为“白鹭城”。
4

5
天守阁西面那片高地是鹭山(这点点高居然称为山),鹭山围墙内是西之丸。我们因时间不够而没有进去。
6

7
8、天守阁的西侧面
三之丸广场的西北侧才是收费的景区。姬路城门票是1000日元/人,学生有很大的折扣,学龄前免票。姬路城西边还有个好古园。这两处有通票,1040日元/人,基本就是送的。但是,通票只有姬路城这个窗口有售。
附:姬路城游览图
9、菱之门--姬路城规模最大的门,真正的入口。
10、三国崛--姬山与鹭山之间的四方形水壕
此后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门,一条又一条的长廊,一段又一段的石阶,千转百回,宛若迷宫。迷宫是为了防御,这是姬路城堡的军事性质所决定的。今天的游客绝不用担心迷路,因为路只有一条。
11
12、墙上的三角形洞是守城用的炮眼

13
知道这一路不是登山就是登楼,带着童车反而是累赘,所以在入园时就寄存了。除了我之外的爸爸妈妈与爷爷,已准备好了轮流抱娃,没想娃娃坚持要自己走,且一直坚持爬上了大天守的最高层。小小的人竟有这么大的心,真出乎我们的意外。
14

15

16

17
18、大天守就在眼前了
31、下午三点,我们走出了姬路城。
姬路城建成以来,进行了多次修复与扩建。我们现在见到的五重七层连立式天守阁完成于1609年,西之丸完成于1618年,而姬路市的诞生则要到1889年。1945年二战结束前夕,姬路收到2次空袭,市区变为一片废墟,而姬路城却奇迹般的幸存下来。姬路城劫后余生,日本在庆幸的同时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姬路城与好古园的开门时间是上午9:00,但关门时间冬夏不同。9月1日至4月26日是16:00(17:00关门),4月27日至8月31日是17:00(18:00关门)。
32、好古园
姬路城旁的好古园原是17世纪将军居住地,始建于1618年。现在见到的好古园是完全重新建造的,是为了纪念姬路建市100周年。据说好古园共有九个池泉回游式日本庭园,各有特色,但眼见的太阳落山很快,我们走了几个就返回了。
33

34

35

36

37
回到三之丸广场,再赏夕阳下的姬路城。
38

39
40、最后来一张两次曝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