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里纯属偶然。早起看看手机地图,发现了就近的西本愿寺。临时起意,就用这早餐前的近一个小时去转转吧。果然,步行不到十分钟就见到了一长溜的院墙。
1
到门前才发现这是本山兴正寺,一座从未听说过的寺庙。既来之则游之,看看这大门上的金吊灯,好像有点来头。
2

3
来的有点早,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清净。对门的是两座坐西朝东的大殿,一字排开,中间有通道相连。
4

5

6

7

8
9、这是正对第二座大殿的大门,先看到的是古朴的门板。
10、转出来,看到了面街的门楼。
还是从正门出来。反身之际才注意到,门口的几棵古梅,开的正好。红的艳红,白的纯白,两两相映。报春的梅花、古朴的寺庙,两两相衬。
11
12
关于兴正寺的资料,网上极少。只说它是1600年(江户时代)建的,后来被火烧了,现在见到的是重建的。
再向前走,是一条长弄。原来这是两座毗邻而建的寺庙,只是隔开了一条长弄。弄内,有一个幼稚园和一座学校。
15
西本愿寺的资料则要详细的多。西本愿寺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大本山,1272年创建于东山,1591安定于现在的场所。1617年,西本愿寺也遭遇了火灾,现在的御影堂是1636年建造的,阿弥陀堂是1760年建造的。西本愿寺是京都17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之一,寺内的唐门、御影堂、阿弥陀堂、书院、飞云阁等都是日本国宝级的建筑物。其中的飞云阁与金阁、银阁也被共称为京都三阁。由于这两座寺庙都在我们的计划之外,所以生生的把唐门与书院错过了。
16、御影堂门
17、阿弥陀堂门
18

19、钟楼
20、钟楼后面的飞云阁,只能用长焦拉近了看看。
21、太鼓楼
西本愿寺的主体格局与兴正寺基本是一样的。也是两座坐西朝东的大殿,也是一字排开,中间也有廊桥相连。而这是分属两个寺派的寺庙啊。当然,西本愿寺的规模与规格明显要高于兴正寺。
22
23、御影堂

24、
阿弥陀堂

25

26
27、西本愿寺的大殿是可以进去的,只是要脱鞋。
28、据说,御影堂通常供奉的是寺庙或教派的开山者(创始人)。
29、这种建筑周边的木质回廊,叫做“缘侧”,是日本建筑的一大特色。
30、连接两个大殿的通道
31、以为阿弥陀堂供奉的是阿弥陀佛,看看又不像。
32
33、清晨的阳光为冬日的寺院添上了一抹暖色,让人神清气爽。
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