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路十四站的最后五站都在圣墓教堂。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也是多个古老教堂的组合建筑群。教堂最早建成于公元336年,但经过多次战争与大火而被破坏。现在我们见到的圣墓教堂,是1808年重建的。两千年来,基督教已经分成了很多教派,各教派纷争不断,只是圣墓教堂是公认的圣地。现在的圣墓教堂就是由东正教会、亚美尼亚教会、天主教会和科普特教会共同管理的,而教堂的钥匙是由一个穆斯林保管的。
一早,我们从雅法门进入老城。清晨的阳光暖暖的照着老城的大街小巷,安静而祥和。
1

2

8

9
10、教堂的入口
苦路的后五站是没有标牌的。
第十站,耶稣被剥掉衣服,“从脚掌到头顶,没有一处是完全的,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而这个地点,有说是在圣墓教堂外的广场上,也有人说是在进入教堂之后的二楼。
11、入口右侧的苦路第十站
圣墓教堂里石柱纵横,处处是圣龛,步步见遗迹。大教堂里套着小教堂,不同的教堂又归属不同的教派,我等俗人实在难以分辨。教堂内光线极差,幽邃深沉。油灯与蜡烛的照明,更增添了教堂的庄严凝重。
12、据说,中间这个石杯,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中心”。

13

14
24、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十字架。
25、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祭台下据说是当年立十字架的圆孔)。
26、第十三站,耶稣被卸下,尸体在这里被清理。
27、这些硕大的吊灯,分属于各个教派。
28、这块蔷薇色的膏油石,也名“涂油礼之石”。
29、背后,是一幅巨大的表达当时情景的马赛克画。

30
31、第十四站,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在这里复活。
32
33
34、这位来自非洲的女士排在我们后面,进入当年的耶稣墓。

35
36、她背着的是什么呢?
37、答案揭晓了,原来是个小BB。
38、孩子还不到两岁,也来朝圣了,真不容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