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永远的马萨达

(2016-10-12 16:12:32)
标签:

死海

马萨达

犹太人的圣地

世界文化遗产

以色列游记

分类: 亚洲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马萨达(Masada),犹太人的圣地。
       在去以色列之前,我没听说过马萨达。在去了以色列之后,我永远记住了马萨达。因为马萨达不但是古代以色列王国的象征,更是犹太人反抗罗马人侵略的那场旷日持久的“罗马围攻”的发生地与最后据点。而那场战争的惨烈与悲壮是不可想象的。
       公元前65年,犹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铁蹄所灭,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罗马帝国设犹太省,对犹太人进行压榨和奴役。罗马的胡作非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犹太人的反抗起义。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犹太战争。据说整个犹太战争中起义人民死难者达110万。公元70年7月下旬,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古城横遭蹂躏,圣殿被洗劫一空。近千名犹太男女退至死海附近的马萨达。当年希律王修建的马萨达防御坚固,后备充足,易守难攻。罗马人围攻了整整三年而无果,只得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在马萨达的西壁使用浩大的人工,堆砌起一座与山同高的土坡,最后用攻城车突破了马萨达的防线
       在马萨达城破前夕,也就是公元73年4月15日的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
    “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
       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但是犹太教律法规定教徒不可自杀,这就使得如何集体死去,成为一道难题。
       约瑟夫在《犹太战争》中,记下了其后的惨烈过程:“他们用抽签的方式从所有的人中选择了10个人,由他们杀死其他人。每个人都躺到地上,躺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边,用手臂搂住她们,袒露自己的脖颈,等待那些中签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的一击。当这10个人毫无惧色地杀死了所有人之后,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抽签。中签的人将先杀死其余的9人,再杀死自己……那最后剩下的一个人,检查了所有躺在地下的尸体,当看到他们已经全部气绝身亡之后,他便在宫殿的各处放起火来,然后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剑刺进自己的身体,直没至柄,倒在自己的亲属身边死去。”
       这是何等的惨烈、何等的悲壮,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被放逐、被屠杀,饱受欺凌和迫害。此后,他们流落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直至两千年后,他们才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这个民族的顽强和不屈、无畏和担当,其实在两千年前的马萨达已经昭告天下。
       1963~1965年,考古学家对整个山头进行发掘,结果与史料的叙述完全一致。殿堂、库藏、防御工事和罗马军营、防御工事一应俱全。今天的马萨达古城是每年犹太成年礼仪和新军誓师大典的举行之地。“永不陷落的马萨达精神”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2001年,马萨达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马萨达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海拔50米。可不要小看这50米啊,它的脚下是低于海平面420米的死海。马萨达的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在20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其易守难攻不言而喻。1998年,以色列在这里修建了缆车。现在,汽车可以直达位于半山腰的缆车下站。


1、上山路上看死海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缆车站下层的沙盘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在上升的缆车里,我们看到了一条字形的粗糙土路。这就是著名的马萨达东侧的蛇行路”。在1998年前的两千年里,这是上山的最主要通道。现在以色列的学生上山下山,走的还是这条土路。


3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4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出缆车再爬上一段,我们来到了马萨达的顶部。回望山下,蓝蓝的死海有些朦胧。两千年前的死海一定比现在辽阔,也许就在山脚下吧。

5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马萨达顶部呈船形,南北长约650米,东西长约300米,一片土黄,即使是12月的冬季,也有点晒得慌。放眼四看,一片断壁残垣。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啊。被黄沙淹没的三分之二城堡已被发掘出来,坍倒的、火烧的,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如果是修复的,就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告诉你,黑线以下是考古前存在的状态,而黑线以上则是考古工作人员复原的结果。清清楚楚,喜欢这种认真的态度。


6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7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8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9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0、这面城墙遗址上能看到一条黑线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1、这里也是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2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3、在马萨达顶部的最高处,有一座当年古堡的模型。三层防卫,壁垒森严。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4、探头下看,遗址轮廓清晰。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5、背后,是最上层的石柱。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走进希律王时期的建筑群,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奢华与坚固。宽大的屋舍,巨大的粮仓,残存的壁画,精致的马赛克地面……处处显示着当年的文明。

16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7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8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19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0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1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2、这个土耳其浴室,下面还有蒸汽循环加热的装置呢。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3、巨大的粮仓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4、必须用接片才能拍全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在马萨达的西边,还留存着一排瞭望台的遗址。站在城墙边俯瞰山下,蜿蜒曲折的土路清晰可见。再远一些,那一块块长方形或是菱形的痕迹,就是当年罗马大军的驻扎营地。当年的犹太将士们,也曾站在此处,目睹土坡一天天升高,那是怎样的心惊和无奈。千年岁月,居然还没抹去这些痕迹,真是不可思议。

25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6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7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8、西墙的背后,展示着最后抽签时所用的死签。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29、第2排第4块陶片,据说就是那个最后抽到死签的人。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30、告别马萨达时,夕阳染红了遗址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31、千百年来,这片遗址一直在阿拉伯人的手里,直到近代才被确定为当年的马萨达。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32、“永不陷落的马萨达精神”,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附:马萨达卫星图
【以约之行18】不屈的马萨达 <wbr> <wbr>永远的马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