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览加德满都之前,还是需要对尼泊尔的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早在公元前6世纪,尼泊尔已经建立王朝。加德满都始建于723年,当时的帝王将它命名为“康提普尔”,意为“光明之城”。公元12世纪,李查维王朝的国王在市中心用一棵独木建造了一座塔庙,称之为“加斯达满达尔”,意为“独木之寺”。以独木庙为中心,人们大兴土木,规模日益扩大,所建城市即以此为名,简称“加德满都”。
独木庙是加德满都最古老的建筑,三层三檐,每层都有围廊。低层为开放式,中间供奉戈拉克纳特的神像。这么大一幢建筑,据说所用木材就是一棵沙罗双树。难以想象,这是多么巨大的一棵沙罗双树啊。
1、独木庙(加萨满达庙)

2

13世纪末,尼泊尔西部的马拉王国占领了加德满都谷地,建立了马拉王朝,定都巴德岗。1482年,第六代马拉王朝的国王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自立为王,马拉王朝分裂为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三个王国。1768年,廓尔喀人统一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又成为沙阿王朝的首都。这么算起来,加德满都王宫的年岁比咱的故宫稍许年轻些(故宫建成于1420年)。
王宫在马拉王朝期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张,成为现在的王宫建筑群。王宫并不全部开放,只开放其中一部分作为博物馆。我们没能进去,只是走了面向杜巴广场的一面。
3、王宫(哈努曼多卡宫)

4、这面墙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
5、红色的是巴桑塔布尔宫,也称九层殿;白色的是国王客厅。
如果进王宫,上图的九层殿是可以上去的,能一览杜巴广场的全景(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上去看看)。
下面左图是哈努曼猴神宫,右图是神宫的金门。哈努曼猴是深受尼泊尔人喜爱的神猴,代表着勇敢和忠实。它身披红色斗篷,头顶红伞,如同一团烈火。有说它相当于中国的门神(是因为它在宫门边吗?),我觉得它更像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孙悟空。神宫的门不大,但金光灿灿,是精美的鎏金铜门,故称金门。门楣上方的木雕是马拉王朝时期的艺术珍品,门前是一对彩绘石狮。
6、哈努曼猴神宫

宫墙外面,就是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也即王宫广场。杜巴一词来源于印度,意为国王接见臣民的地方。在尼泊尔共有三个杜巴广场,加德满都的最大。广场上林立着五十多座寺庙和宫殿,时间跨度从16世纪直到19世纪。更让人赞叹的是,这里至今保持着中世纪以来的建造形式与风采。
7、杜巴广场
8、左侧是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中间是玛珠庙,右侧是纳拉扬毗湿奴庙。
这么多的建筑,名字又很拗口,听了也记不住,只能聚焦一下有代表性的。
王宫墙外有一根十余米高的石柱。石柱上中间端坐的是普拉塔布马拉国王,前面是三个王子,后面是两个王后。雕像建于1690年,是马拉王朝后期的艺术珍品。
9、国王雕像
杜巴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是广场中央的太后庙。九层的红砖基座、三层的塔楼,高耸挺拔。1690年,当时的马拉国王以其母亲的名义建造了这座湿婆神庙,故称为太后庙。
10、太后庙

杜巴广场上地位最高的是塔莱珠女神庙。塔莱珠女神是马拉王朝最尊崇的女神,被历代国王奉为家神。塔莱珠女神庙的台基高达十二层,第八层台基上还有十二座小庙。三层的鎏金塔楼,一大四小的五个尖塔组成的金顶,气度非凡。神庙建于1564年,曾经是加德满都的最高建筑。当时的人们认为高于它的建筑都是不吉利的,所以它的最高纪录保持了数百年。据说这座神庙每年只在德赛节那天开放一天。所以如果你赶上了德赛节,千万不要错过
。
11、塔莱珠女神庙
杜巴广场上的代表性景观是这座湿婆-巴瓦蒂神庙。这里供奉的是湿婆神和他的妻子巴瓦蒂。五扇木门非常精美,更令人称奇的是楼上正中窗户上的彩绘木雕。湿婆神和他的妻子巴瓦蒂在这里注视广场上来往的人流,已有数百年之久。
12、湿婆-巴瓦蒂神庙
13
不能错过的还有这座八角形的神庙--库里须那神庙。库里须那是湿婆神的第八个化身,深受尼泊尔人崇拜。神庙建于1649年,据说是当时的国王为纪念他的两位去世的王后所建。
14、库里须那神庙
在广场的边缘,耸立着表情狰狞的黑拜拉弗神像。他的每只手上拿着武器,脚下还踩着一具尸体。他是湿婆神最恐怖的化身,尤其见不得人说谎。尼泊尔人相信,如果在黑拜拉弗神像前撒谎,必遭天谴。看来,比罗马的真言之口的惩罚更严厉。
15、黑拜拉弗神像
16
17、更多的是叫不出名的寺庙,但精彩不减。
18
19
20
杜巴广场上大部分是印度教神庙。印度教神庙只有印度教徒才能入内,有些不明就里的寺庙,我们不敢贸然进入。就像下面这个寺庙,在门外看了一会,没见有游客模样的入内,我们也只能在外面拍上两张作罢。
21

进入库玛瑞宫纯属偶然。
尼泊尔童女神的故事早有耳闻,进杜巴广场前导游也指了指方向。但进广场后就走散了,七转八转的也没了方向。手里拿着导游图,可惜大字不识一个,倒是我整理博客时拍上了用场。我们已经对寻找库玛瑞宫不抱希望了,只是跟着大批游客挤进了一个宫门。进门是个院落,院子里站满了人,我们只能站在门楼下。里面气氛有点奇怪:人很多,却很安静。随着大家的目光,我们也抬头向上望去。三层楼的房子,窗户非常宽大。突然,中间窗户上出现了一个盛装的小女孩。短短几秒钟,她就消失了。直到这时候,我们才如梦初醒,刚才见到的就是童女神。
还来不及惊讶,也来不及庆幸,旁边窗口出现了大人的身影,好像在指责院子里有人照相了。未经许可,严禁照相,想来每个导游都再三关照过。但还是有人犯规了,而且犯规者好像是中国人。本来我们想拍个已没有人影的窗户,旁边游客比划着说不可以,那就不拍了。童女神下一次露面不知何时了,我们就出来拍了张宫门的照片,也不知偷拍的事是怎么了结的。
库玛瑞宫建于1757年。一说童女神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也有说在马拉王朝之前,活女神的崇拜已非常盛行。正好看到一篇介绍童女神的文章,转录一段如下:
选择童女神的条件非常苛刻。除了必须出生自纳瓦尔金银首饰匠的家庭,年龄在四岁左右,还有体貌要求。最后最关键的考验是黑暗大厅。里面放着新宰杀的四十头牛的牛头,候选女孩必须轮流独自一人走过大厅,其间还有人不停的制造怪声。只有最无所畏忌的女孩才能最后成为童女神。然后她就被带离父母家庭,与大祭司一家同住在库玛瑞宫的三楼,履行着童女神的职责,直到青春期来临。她的脚再不能沾地上的泥土,以避免随之而来的地震;她也不能受伤,流血和青春期的到来一样意味着女神生涯的结束;她同样不能随意苦笑,信徒们留意她的表情以求得来年祸福丰歉的征兆;她更不能嫁人,虽无禁令,可又有哪个男人愿娶一个女神。
这就是童女神的命运。
尼泊尔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教派的国家,而童女神是所有人们共同的神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和润滑作用。从这一点出发,这些小女孩是值得尊敬的。
在加德满都的机场里,有团友买了介绍尼泊尔风光人文的图册。翻阅时发现了女神的照片,我们就拍了一张,也补上了一份缺憾。
22、库玛瑞宫与童女神
尼泊尔的建筑色彩稳重,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红色的砖墙、黑色的木结构和黑色的门窗,是标志性的色彩。多层的屋檐,45度的撑杆,精美的木雕,是标志性的结构。下图这幢建于1673年的老屋,充分演绎了尼泊尔建筑的特色。
23、新翻修的老屋
24、老屋的细节
25
26、现在的杜巴广场也是市民广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