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
今天,我们将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哈哈,不敢用“穿越”一词。真正的驴友穿越塔克拉玛干,是以于田或墨玉为起点(或终点),阿克苏为终点(或起点)。穿越具有探险意义,坐车从轮台到民丰只是一般的旅行。然而这500公里沙漠公路,在我们实是一次难以忘却的旅行。
在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是“大荒漠”,“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宽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流沙面积世界第一。 在上世纪的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相继在沙漠北缘库尔勒和沙漠南缘发现了石油。从此,石油开采者就成为这浩瀚无际、渺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的“现代部落”。一条纵穿沙漠南北的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在1995年9月诞生,“死亡之海”由此焕发出无限生机。
这是我国的第一条沙漠公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公路全长522公里,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长446公里。它的建成,使乌鲁木齐至和田的距离缩短了五百公里,其政治、经济、民生的意义不言而喻。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可高达38℃,冬季可低至-20℃以下。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在这样的沙漠上修建公路,难!建成后的公路顺着沙丘起伏延伸,路面最大起伏可达25米,养护这条公路,更是难上加难!据介绍,公路主体采用的是“强基薄面”结构的施工工艺,这个我们不懂,只是感到路况不错。至关重要的防沙工程一开始采用的是“芦苇栅栏”加“芦苇方格”等固沙技术。在沙漠公路全线通车以后,又对肖塘至民丰的436公里流沙路段实施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这是一项超级工程,世界领先。利用沙漠地下水,在公路沿线栽种红柳、沙枣等防风固沙灌木2000万株,营造出两条宽达30多米、总面积达3000多公顷的绿色林带。现在,这些耐盐又耐旱的沙生植物已基本替代了原来的草方格和草栅栏,六条绿色林带围护着这条游弋于茫茫沙海的黑色长龙,天堑变通途。这是举世无双的沙漠公路,这是神奇独特的沙漠景观。
1、早晨9点,我们站在了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0公里起点纪念碑前。

2、沙漠公路0公里起点并不在轮台,而是在肖塘。

3、在纪念碑处,能看到一片房屋,大概就是肖塘。

4、从这里向南,就进入流沙区域了,大概也是因此定为0公里。

5、此后一路就是沙山、沙梁、沙谷,重重复复,一直到天尽头。

6、这样的“芦苇栅栏”、“芦苇方格”已经很少了。

7、车行路上,首先看到的是绿色林带。从此,天地之间不再只有黄、蓝两色。

8、在这个008号水源井房,我们停车休息。

9、这样的水源井房,共有114座。

10、能源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

11、看看整个供水系统,采用的是非常先进的滴灌技术。

12、这样粗的干管有959千米。

13、支管与毛管加起来就有2万多千米了。

14、一路上每次停车,我都要去看看这些水管,但没见到一滴水。

15、在沙漠中,水是最珍贵的,就是滴灌也是限时限量的。

16、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三岔路口。

17、石油与公路,造就了这座热闹的石油小城镇----塔中。

18、这里也是沙漠中唯一提供就餐、住宿的地方。

19、在这里吃过午餐后,我们继续南行。

20、三岔路口

21、致敬!公路的建设者!致敬!公路的养护者!

22、到达沙漠公路的终点已是晚上九点,民丰县城的灯光已隐约可见。

附:10月25日行程图(当天行程561公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