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焉耆马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早在汉朝时,焉耆马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焉耆马有“龙驹”“海马”之美称。说它是“龙驹”,是因为它善于奔驰。一匹好的焉耆马每天可行300公里。古时驿站每天1200里的加急传递,用的就是焉耆马。说它是“海马”,是因为它是游泳的大腕。它能游二三十公里,还能驮着主人一起游。焉耆马主要分布在新疆的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共有十万多匹。焉耆马体高1.40米左右,体长1.45米左右,不算高大,但身架紧凑,体型秀丽,性情驯良,是牧民最亲密的朋友,被誉为“土尔扈特人的翅膀”。
焉耆马与黑头羊都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特产。在这片美丽的湿地上,在成群的黑头羊的后面,我们看到的这群焉耆马刚刚成年。没有坐鞍,没有缰绳,它们自由地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就是一群自由自在的草原精灵。但是且慢,在它们的身后,好似有牧民在追赶。是在遛马吗?那速度真太快了,草原上扬起了滚滚尘土。它们还不时冲入平静的小河,激起了片片水花。我们站在公路边,居高临下,高度挺合适,就是太远了,实在看不清。没有别的办法,把有限的武器重新组合吧:佳能7D配上了100-400的头。这样焦距延伸到六百四,连拍速度达到了每秒7张,哈哈,在肯尼亚都很少这样配置啊!
(1)

(2)

(3)

(4)

(5)

(6)

(7)
(8) 
有团友忍不住了,说我们付点费用吧,让他们把马赶过来跑两趟。于是两位自告奋勇的全权大使出发了,下陡坡、过湿地,但带回的消息让人既失望又兴奋。失望的是他们不干,他们没时间跑马。兴奋的是他们马上要套马了,来接马的车已经在等着了。套马!多好的机会啊!千载难逢啊!
以下几组相片,每组的拍摄时间都在一分钟之内,可见套马的过程是多么紧张激烈。能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们的“六百四”功莫大焉!
(9) 没有成功

(10) 还是没成功

(11) 这回套住了

(12) 还是得下去啊,哪怕坡陡路难行。

(13)
在下面的不足是机位偏低

(14)
再次见证套马

(15) 套马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16)

(17)
精彩的套马,但也为马儿将失去自由而感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