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长城中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历时168年,于1540年建成完工。《秦边纪略》所记如下:“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曾有诗赞日: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1、我们沿着嘉峪关南面的土筑围墙,走向嘉峪关的西门。

从这个角度观察,能对嘉峪关的结构有所了解。土筑围墙里面,是嘉峪关的内城。内城四隅有角楼(插杏黄旗处),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东西内城外都有瓮城,起到回护作用。西瓮城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外城门顶的“嘉峪关楼”与内城的“柔远楼”、“光化楼”形制相同,三楼位于中轴线上,东西成一直线,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
2、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3、想找找外城城墙的厚度,竟找不到,估计在10米以外。

4、内城西门上的“柔远楼”
5、内城东门“光化门”。“光化楼”上挂着赵朴初老先生所题的“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

6、内城北侧有马道直达城墙顶。

7、马道宽3米,长22米,由青砖铺砌。现为方便游人,在一侧铺设了楼梯。

8、在城墙上居高临下,茫茫戈壁尽收眼底。
9、城墙外侧东、南、北都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

10、向南望,一列火车正行驶在兰新铁路上。

11、向东望,新兴的嘉峪关市隐约可见。

12、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西面是柔远门柔远楼,

13、东面是光化门光化楼。

14、一条大道贯穿东西。

15、内城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是清代建筑。

16、南北城墙上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

17、箭楼与角楼两相呼应。

18、关城的80%均为原建筑,保存完好。

19、瓮城门均向南开。

20、内城四角的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
21、瓮城门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22、西瓮城门眉额刻“会极”二字,意即西域来客相会在这里,瞻仰中原王朝。

23、东瓮城门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朝廷官员身在“极边”,不忘朝廷和君王。
24、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

25、戏台建于清朝(1792年),两侧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26、夕阳西斜,雄关屹立。

27、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木结构的高大建筑,一“镜”了然。
28、等的就是这一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