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金波)
(2011-06-04 14:35:41)
标签:
童诗杂谈 |
分类: 儿童阅读 |
嘿
我这首诗的题目不能再短,
它只有一个“嘿”字。
可我还是请你耐心读下去,
不要觉得没意思。
我要从这个“嘿”字讲起,
告诉你一个小小的故事,
说的是我那小弟弟,
他呼唤人从来不叫名字。
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剧场里,
他“嘿”完了我,又“嘿”你,
好像这世界上所有的人,
只有这样一个名字!
人们常常听到背后一声“嘿”,
当十个人转身望着他时,
他却对九个人不耐烦:
------我又不是在叫你!
有一次,在热闹的大街上,
他看见了我们的老师,
他又是大声“嘿”了一嗓子,
瞧,半条街的人都扭过了脖子。
人们都以为他是喊自己,
一看原来他在喊老师,
人们都生气地瞪着他,
他却笑着,装得若无其事。
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
他忘记了所有人的名字,
尽管他“嘿、嘿”地喊粗了脖子,
真奇怪,人们看着他,就像不认识……
这一首诗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如果不是收在他的诗集中,我很难能把这首诗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金波的诗歌精致、典雅,除了他早期的歌词和儿歌作品之外,他还很少有这样通俗的、带有叙事色彩的、具有讽刺意味的诗歌。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我们还不曾系统地阅读过他的诗歌作品的缘故。
诗歌的美,从来都是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种是大雅,一种是大俗。对于典雅的诗歌,我们争议比较少;而对于通俗的作品,我们分歧的比较大。这是很浅薄的一种认识(后者,认为通俗的不美)。如果从编年史的意义上去接读金波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还创作不少这样通俗意义上的诗歌。他个人的创作以及他个人作品风格的变化,基本上都包含了时代的变化和中国诗歌变化的因素。当我们面对一首具体的诗的时候,很难去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审视和解读。这很好理解。如果诗人不在诗歌的作品中标有创作的具体时间,这份考证工作是很难进行的,除非作者给我们答案。
金波的诗歌告诉我们,他小时候,肯定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但外表内向的小男孩。这首轻松活泼的诗歌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我们看到了诗人气质的另一面。诗歌的标题绝对有趣,而且新颖,至少我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作品。它(标题)是由一个字组成的,而且它是诗中的主人公(我的弟弟)的口头禅。这首浅近平易的作品很好理解,似乎不需要我这个解读者浪费更多的言词。它是一首小叙事诗,带有讽刺的意味,尽管诗人写得很温和。它讽刺的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的坏习惯。看看结尾,就像《狼来了》寓言中的小男孩子一样,它的后果很严重:全世界的人将不再喜欢他。
这首诗通俗,口语化,具有讽刺意味,是批评现实中不懂礼貌的孩子的。不过,请注意,这个小弟弟可不一定是诗人的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