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作为农民的后代,为了摆脱“农皮”,有一个“铁饭碗”,我考取了师范校,三年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现以从教十几年,可“为什么做教师”,我真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学期拜读完张康桥老师的处女作《为什么做教师》,他给了我答案。作者张康桥是从一线教师做起的,今为江苏一名校的副校长,长年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所写文章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意义,让人读了感觉清新、受益,
“教育就是服务”,主要就是“通过教育为学生做有益的事情”。
本书基于个体生命、现实生活的角度,把教师放在了与之联系的学生、家长、学校、国家、生命的坐标之中,以综合系统思维考察并追问我们“为什么做教师”。
书名这个追问,强烈暗示我们教师队伍欠缺高尚追求和深刻反思,章节的标题是铿锵有力的回答,“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不仅提醒我们肩负的职责,更揭示如何履行职责、完成使命。层层递进中,表明我们在为国效命、成全他人时,我们也满足了心愿,成全了自己。我们不是只牺牲自己的祭品,燃烧后剩余的是灰烬,发光后留下的是漆黑。我们的操守和水平铸造了学生的辉煌,换来了家长的欣慰,共生了社会的和谐,这是莫大的贡献,也是无边的福报—我们的人格升华了,我们的价值兑现了,我们的功德圆满了。
实际上,这五方面可以一分为二:为学生、家长、学校、国家做教师是外界需求,其核心是“为学生做教师”,而为生命做教师是教师内在需求。这外界需求和内在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这枚硬币的“两面”,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只有满足外界需求,教师的内在需求才是有价值的;满足了教师的内在需求,满足外界需求的过程才会是幸福的。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得多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行动的指南,那么做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促进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其核心是“为学生做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发展服务,即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为学生成长服务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因为服务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满足受欢迎、迅捷、高效的要求”,而把她们落实到位哪一个也离不开教师那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的完善、不断的超越。而优秀、完善、超越从哪里来?只有从教师不断的学习中来。
方便学习。“越方便学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好”,方便学,很对!而要方便学习,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理解学生,深刻把握学生的需求。于是教育教学行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理解需求。在此基础上,让教育教学过程成为“主要满足学生当下的、共性的、合理的需求,尽量满足个性需求、宽容学生无所谓合理不合理需求和纠正学生不合理需求的过程”。总而言之,方便学习就是要教师行为围绕学生需求的满足、纠正、创造来进行。
分享学习。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是平等的,而教师和学生不仅应该平等,更应该彼此分享。我们知道,学生掌握语言是在与人类言语智慧活的载体——人的直接交往中开始的。分享学习,就是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并吸收其他学生的言语智慧。比如,语文课上请学生将几位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成一段话,这样的学习是基于分享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条理地、有气势地、从多角度地言说,这个过程就是建立在分享这个基础上的。
境界解决了,技巧方法也解决了,“多为学习者的成长行方便”,便是“为学生做教师”;“满足家长的合理期望”,便是“为家长做教师”;“成为学校的需要,实现学校的目标”,便是“为学校做教师”;“做公共知识分子,一切从公正开始”,便是“为国家做教师”;“让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充满意义,让优秀成为自己的面孔”,便是为“生命做教师”。一项于人于己于家于国都益处无穷的事业,我一定要快快乐乐堂堂正正兢兢业业地把它做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