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之光外传:大哥
(2010-10-03 08:33:05)
标签:
宋体南京中山陵雨花石《天仙配》抓逃妻张新琪杂谈 |
分类: 扬州第九怪 |
大哥在兰州追求到一位非常漂亮的18岁姑娘张新琪,成了季之光的大嫂。但她从不做家务,不是看小说、看电影,就是逛商店、交朋友。母亲说大哥娶了个“白虎精”!有一次,小俩口吵架,她摔坏了他心爱的手表,他打了她一巴掌。大嫂就愤愤离家不辞而别,回到天水娘家去。气得大哥不知如何是好?恨不得把她抓回来,还是母亲死命劝下了。大哥在《西北日报》上登了启事发狠:《抓逃妻张新琪》。
其实那只是气话,大哥心里还是非常爱大嫂的。后来,大嫂也回心转意了,给他写来一封信:“我生了个男孩,这孩子是你的,他很可怜,没有爸爸,作为朋友,你给他起个名字吧!”大哥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一算日子,果然是自己生的!心里非常高兴。他给孩子寄去了小衣服、小鞋子,还有给妻子买的新衣服。
后来,虽然大嫂回到兰州,但不进家门,住进了饭店。大哥不好意思去,就让季之光去代他看看,大嫂非常高兴,给他零钱买东西吃。季之光说:“大哥要你回家去。”大嫂说:“我不回去。”大嫂把自己的照片和秀兰
1949年,大哥和大嫂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刚解放时,母亲思念儿子,一听到飞机响,就问季之光:“你大哥恐怕回来了?”等来的仍是失望、泪水。几十年大哥、大嫂杳无音信。上个世纪80年代,季之光在《中国建设》英文版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寻找失散了几十年的亲人季之永的启事。远在美国的大嫂看到了这则启事,大嫂与四弟季之光联系上了,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在台湾东吴大学任教的丈夫。
有一次,季之光收到了一盘录音带,磁带上没有任何说明,这里录的是什么呢?他一听是段京剧《四郎探母》:“思老母思得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儿泪洒在胸前,高堂老母难得见,要相逢除非是梦中团圆……”季之光惊喜地喊起来:“是大哥!大哥!”
原来 ,季之光的大哥在得知亲人消息后,惊喜万状,思念之下含泪唱了这段京剧。接着是大哥的录音:“亲爱的之光弟、之珍妹,想不到我们海峡两岸40年生离死别!杨四郎流落番邦也只一十五载。父母不在了,我非常难过,很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们,我没有尽到做长子的责任,我把孝敬父母的责任全推给了你们……”季之光听了唏嘘不已,泪如雨下。
季之光和妹妹合录了一段《天仙配》,采上一颗殷红的家乡雨花石,还有季之光人瘦毛长衣服打着补丁的照片,带着对亲人的无尽思念,越过台湾海峡,飞到了大哥身边。
季之光本是个孝敬父母的人,但因为穷困,他的母亲生前没能和他生活在一起,尽到抚养的责任,母亲去世后,骨灰就接到了他家。大哥从台湾回来的第一站,自然是先赶到扬州季之光家,跪拜养育自己的父母。大哥在灵前倒了两杯酒,含泪说:“爸爸妈妈,我很对不起你们,把你们抛下了,我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没有尽到孝道,把养老送终的事推给了弟妹。”大哥把酒洒在地上,磕了3个头。
这一夜他们长谈到天亮,大哥和季之光兄妹离别了几十年,在大哥的脑子里,四弟季之光还是那个小时候整天拖着鼻涕又十分淘气的小闩子。几十年季之光的成长变化,他都感到很陌生。季之光收藏火花他一点都不知道。由于两岸多年的隔阂,大哥对大陆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心里还有点害怕。来接他的吉甫车他不敢坐,他说在台湾那是抓人的车。他说话声音非常小,不时用手指对嘴轻“嘘”,示意小声,时不时说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话来:你们这儿有“包打听”吧?听说你们出门都要背着粮食走?大哥说话很小心留意,时不时问季之光:“我讲错话了没有?”季之光说:“没有。”季之光还学着大哥当年在自己衣服上轻轻巧巧掸灰的样子,学得惟妙惟肖的,逗得大家大笑。
南京“台办”和扬州“台办”分别宴请了季之光的大哥,对他回乡探亲表示热忱的欢迎。在南京中山陵,大哥扣好扣子,深深地三鞠躬,在扬州史可法墓前,大哥一鞠躬。离开大陆几十年,他最想吃的就是家乡的烧卖、黄桥烧饼、油炸豆腐干……
季之光大哥回台湾时,季之光和妹妹买了七八斤家乡南京的雨花石送给他。季之光的妹夫喜欢养乌龟,还特意送给大哥一只,大哥怕不方便带,妹夫说:“不要紧,我给你捆得好好的。”大哥还是担心:“在路上,乌龟要大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