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及选穴是保障点穴疗效的关键环节

标签:
蕾波点穴 |
用手点压穴位可以和针刺一样,通过激发自身调解治疗许多疾病。虽然不少方面针灸疗效优于点穴,但也有情况点穴优于针灸,如对抗肌肉痉挛、增加肌力等。因点穴无创、随时随地都可应用、非医务人员也能掌握等特点,点穴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一些点穴知识,不仅可以及时解除痛苦、阻抑许多疾病进展、甚至还可有效急救。
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保障点穴疗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点穴的主要手法是对穴位点压、推压、拨压并用
选好要点的穴位后,用拇指指腹点住穴位后向下点压、延经络走向来回推压及左右拨压,注意手指点压的皮肤不移动,移动的是皮下组织,要着力于穴周的筋膜和穴位对应的骨膜,找到有酸、麻、胀的部位,在该部位点、推、拨,持续2-3分钟或更长。如所点穴位不敏感,先延经络走向稍移动寻找,再稍左右寻找,和针刺一样,刺入后要提插寻找得气点,找到后用捻转提插刺激。
2 根据主要目的选穴
2.1
2.1.1 十要穴: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2.1.2 八要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2.1.3 养生五要穴:气海、百会、涌泉、劳宫、膻中。
2.1.4 督脉调节人体全身的经气。
2.2 参考现代医学研究结果
2.2.1 国内、外大量研究支持神经、微循环是经络、穴位的主体。
穴位常是外周感觉神经支干附近神经末梢密集处,多在纤维结蹄组织中。纤维结蹄组织是神经末梢分布密集的地方,如肌筋膜中包含的神经末梢是肌肉中的10倍,其中包括高尔基腱器官、帕西尼小体、鲁夫尼小体和间隙神经末梢。这些部位微循环血管分布也较丰富。纤维结蹄组织也是组织液较多和组织液流动的地方,北京医院李宏义教授团队证实人体存在组织液循环网络。经络、穴位可作为外周神经在体表的投影,借助经络、穴位找到到神经。
2.2.2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等,用脂多糖诱导小鼠的内毒素血症作为全身炎症的研究模型。他们证实,对小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弱刺激,可有效降低小鼠的炎性因子和死亡率,其机理是驱动了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释放多巴胺抗炎物质,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是重要环节。他们还证实,刺激手三里穴也可驱动了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而刺激天枢穴不能降低小鼠的炎性因子和死亡率。他们证实,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主要富集表达于支配四肢节段的脊神经背根神经节(DRG)中,并且此类神经元特异性支配四肢的深层筋膜组织,如骨膜、关节韧带和肌筋膜等,而不支配皮肤的表皮组织和腹部的主要筋膜组织,如腹膜。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3寸处。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中部下2寸处。
2.2.3 刺激督脉、夹脊穴可激发内脏神经调解
点压夹脊穴可调解内脏功能已有许多报告,我们还观察到,肠痉挛腹绞疼诸多措施未缓解时,改用推压督脉、点压夹脊穴很快疼痛解除。
督脉在背部位于后正中线,自头顶至尾骨。夹脊穴位于脊柱每个椎体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两椎体间。研究证实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2.2.4 点压膻中穴、推压胸骨柄骨膜可激发内脏神经调解
在缓慢性心率失调中观察到点压膻中穴、推压胸骨柄骨膜有助于纠正异常,提示此法亦可激发内脏神经调解。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骨柄是离心脏较近的敏感骨膜。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