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症脑瘫获得更好疗效应回避的项目

(2020-10-07 07:36:30)
标签:

重症脑瘫救治

蕾波康复法

分类: 小儿脑瘫

重症脑瘫获得更好疗效应回避的项目

重症脑瘫康复要想获得更好的疗效,不仅要按质、保量尽早应用效果更好的方法,还必须知道被实践证明了是不正确的观点、回避弊端较大或无明确疗效的项目及不必同时再增加的项目等。因为孩子的精力、时间有限,不正确的方法不仅可在脑形成错误的模式干扰正确模式的建立、有许多弊端外,还占据了宝贵的康复时间。脑瘫家长应注意的有:

R不是站立异常就只能卧位训练

有学者提出,脑瘫该站立、行走时如姿势异常,就不能足立位训练,否则异常会越来越重。确实,不有效纠正异常就练站、走,不仅不易成功,能练出的站、走也是异常的。过去以按揉、牵拉为主干预异常的方法效果有限,留下了不少不能站、走的重症残疾。目前有了干预异常更好的推顺按摩、点穴和矫正在正确位置下的立位训练方法,站、走异常的脑瘫孩子,可以在有效干预异常基础上,按发育规律进行足立位训练。

R不是必须学会了爬才能练走

有学者主张,不论年龄,不会爬、走的孩子,必需先要通过大量爬行训练,会爬了再练习行走,这是在按照发育规律进行。在此观点指导下留下了一些只能爬行,不能立位移动的重症脑瘫。发育规律应这样来诠释,亿万年来形成人类到了10个月-2岁就要站、走,不论大脑的程序进行还是肢体的发育均是如此。如果在该站、应走的时间窗只有爬行训练,以后就很难再站、走了,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爬行村”及不少狼孩/兽孩只会爬不会走,重要原因就是在孩子该立位行走的关键期只向脑输入了爬行信息,中枢的错误模式已固定,再输入立位移动信息就很难了。重症脑瘫到了1岁后必须在纠正异常基础上进行站立、行走训练,不要再训练爬行。

R不是脑瘫会走后走的越多越好

较重脑瘫会走后一般都还有不同程度的姿势异常,应该保持孩子行走兴趣的同时,注意纠正姿势异常和进行力弱肌群的肌力训练,争取有基本姿势正常的行走和较好的蹲起、跑、跳等足立位功能。有的脑瘫孩子能走了未注意异常的纠正,结果使错误姿势固定,还属残疾人范畴,给长大的孩子带来不应有的精神负担。重视异常纠正和肌力训练的孩子最后都融入了正常孩子行列,脑瘫的经历已经抹去,孩子的一生是无憾的。

R脑瘫康复不是项目越多越好

脑瘫孩子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不是康复项目、康复时间越多越好,而是必须抓住主要问题,有重点攻克。

R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半脱位亦应有立位训练

既往康复方法脑瘫儿合并髋关节异常的比例很高,如有学者报告,3-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三组脑瘫儿合并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等异常的分别占40%53%46%。而统计25年来尽早应用蕾波法康复的脑瘫孩子发生髋关节异常的比例很小,反映适时足立位训练是预防髋关节异常的重要方法。

已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要及时对髋关节相关肌群进行蕾波推顺按摩、点穴和矫正立位训练,如适宜外展、外旋位矫正站立,让半脱位的股骨头对准髋臼持重,促进髋关节在正确位置发育等。

R不要进行跪立、跪走、膝手四点支撑训练

人类运动进化的最大特征是直立行走和上肢用手眼协调的精细运动代替了支撑。跪立、跪走、膝手四点支撑是向脑输入了错误信息,时间稍长可在脑有错误模式固定,阻碍立位移动模式的形成,造成一些孩子只能跪走或爬行,不能立行。功能性磁共振图像告诉我们,外周的信息输入可在脑形成相应的模式,正确信息输入可形成正确模式、阻抑异常模式;错误的信息输入可形成错误的模式阻抑常模式。

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脑中错误的模式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就较难祛除。我们临床也观察到,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应用蕾波康复法治疗的脑瘫,多数可康复到基本正常;1-2岁后开始的,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分析原因大脑错误模式较难祛除是主要因素,外周肢体的损伤是第二位因素。

跪立、跪走、膝手四点支撑不仅不利于立位迈步意识培养,还可减弱已有的迈步意识。我们见到多个不能独走的孩子,经过应用蕾波法强化足立位训练后姿势较好地走了起来及多个已能扶走或独走的脑瘫孩子,回当地进行跪立、跪走、膝手四点支撑训练后又不能立位移,有的孩子还发生了髋关节脱位。

跪位、跪走、膝手四点支撑时的体位踝关节不负重、膝关节非正常负重,可造成踝、膝关节异常;此种体位还可加重尖足孩子的足跖屈痉挛、促进跟腱挛缩,促进腘绳肌、髂腰肌等痉挛、挛缩。较久的膝手四点支撑还可造成腕部变形。

在国际新Bobath概念脑瘫训练学习班上,日本新保松雄老师一再强调,再也不要让孩子练跪走了!他强调跪立、跪走更容易引起屈髋,跪立、跪走是非常不利于骨盆保持正常的后倾、抗重力伸展体位,不利于正常行走必须的跨膝关节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训练。

当今多数脑瘫可得到早期诊断,应用蕾波推顺按摩和点穴可更好地干预脑瘫反射、肌张力、姿势、运动异常,使大运动的功能训练完全可以按照3翻、6坐、7滚、8爬、10站、周走的正常发育规律进行。

蕾波法20余年来治疗脑瘫获得更好疗效的因素之一,就是能按照发育规律、在矫正异常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特别是足立位训练,如用扶持矫正蹲起、立位促通板、坐起椅等进行训练。除了体位转换训练中可以有短时的跪立过程外,不进行跪立、跪走、膝手四点支撑训练。

我们观察到,脑瘫站立时出现膝过伸(膝反张、膝后弓),多数是由于未能按发育规律在纠正异常基础上进行站、走训练;已出现膝过伸时,不在纠正异常基础上进行足立位持重的功能训练,膝过伸很难更好地纠正。

有的运动评定方法中有较大篇幅的跪立评定,不仅是先前康复理念的反映,也容易误导跪立位的异常要用跪立的方法训练,这也是目前有些单位对早期训练的孩子仍用跪位训练的因素之一

目前跪立、跪走只适于确实已不能独走或借助器件行走,年龄较大、病情很重的脑瘫,不能立位移动的能跪位移动了也算是进步。

/坐位向半跪位-立位转换 引导/扶持由卧/坐位向立位转换过程中,过渡的半跪位/跪立是必要的,但作为训练项目跪立、跪走常弊多利少。

R不要旋转关节、过度牵拉、过多被动活动

分析有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脑瘫孩子,多数也都有髋关节旋转及过度牵拉的历史。日常生活中髋关节的主要运动功能是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不是职业需要不要训练旋转,特别是婴幼儿关节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对此关节的旋转或过度牵拉极易把股骨头韧带、髋臼横韧带、髂股韧带、髂耻韧带、坐骨韧带等拉松,甚至损伤,促成髋关节半脱位以致全脱。

我们说的不要旋转关节主要指的婴幼儿不要旋转髋、肩、手足的腕关节,对旋前圆肌痉挛的适度的前臂旋后牵拉是必要的。对较大脑瘫为缓解关节粘连适度旋转牵拉不在此列。

R注意踝足矫形器等可促进跟腱挛缩的弊端

正常迈步是先足跟着地,然后由足跟向足掌滚动,足掌蹬地向前迈步。踝足矫形器不利的一面是影响这个动作形成、由于跟腱制动而促其挛缩。有些脑瘫孩子穿上踝足矫形器能够独走几步了,对迈步意识和肌力训练有好的一面,但注意不宜久穿和依靠,要每天脱下用推顺按摩、点穴纠正异常。脑瘫应首选推顺按摩、点穴纠正异常穿机能鞋训练迈步。

R不用学步车、不过早应用助行器

临床观察到,运动发育落后的孩子及脑瘫孩子学走时用学步车,常常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正常孩子独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能站立持重,二是有迈步意识,三是立位移动时能保持平衡。学步车不利于平衡能力的获得,常常这些孩子借助学步车可走,脱离就不能独走。学步车引导的也不是正常的迈步,脑瘫有尖足的孩子,常常趴在学步车上,用脚尖蹬地前进,加重尖足。因此对运动发育落后及脑瘫孩子学走不要用学步车。

同理,扶助行器行走仅在孩子确定已不能独走时才应用。助行器是残疾人的辅助工具,不是训练工具。重症脑瘫通过应用蕾波法训练能够独走的最大年龄是6岁,5-6岁以下的脑瘫如果没有严重的骨、关节问题,都要首选进行独走训练,不成功时再进行扶助行器行训练。

R目前药物尚无明确效果、仪器干预一般不如手法

除了脑瘫合并癫痫的要服药有效药物,目前还未找到治疗脑瘫有明确效果的药物,治疗脑瘫目前不能寄希望于药物。目前应用的各种仪器干预也效果有限,远不及手法干预。

R应用推顺按摩点穴一般不需再加针灸、穴位注射、传统按摩等

通过穴位调节机体确实是医学的有效方法,基于脑瘫主要是脑损伤/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点穴和推顺按摩不仅可有效阻抑痉挛、增加肌力、促进正确的主动运动,而且这种穴位刺激的方法可以和正确运动紧密链接,干预效果更好、更安全、更易被孩子接受。脑瘫孩子要首选此法,没有必要同时应用针灸、穴位注射、传统按摩等。有些情况需要增加针灸等法时,医师会予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