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冠肺炎血栓凝血 |
临床证实,重症新冠肺炎常有凝血、血栓形成等异常,应用肝素等抗凝治疗见到一定效果,但尚未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如近日在血栓和凝血疾病权威杂志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发表的文章报告,449例重度COVID19患者,其中99例接受了7天或更长时间的肝素治疗。多变量分析显示,肝素使用者和非使用者28日死亡率无差异。但在D二聚体>正常值上限6倍的患者中,肝素使用者的28日死亡率低于未使用患者。
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治疗暴发型流脑和其感染所致凝血、血栓形成等异常时,也曾应用过以肝素为主的抗凝治疗,结果是降低病死率的效果不明显。1965年4月改用以大剂量山莨菪碱为主的疗法后,病死率大大下降。
基于山莨菪碱具有明显的抗血管、淋巴管平滑肌痉挛和阻抑血小板等细胞聚集、粘附作用,我们的结论是针对感染凝血、血栓形成等异常的治疗中,抗痉、抑聚是基础,应用肝素等抗凝抓住高凝的时间窗可增加疗效,否则也可能是弊大于利,促进出血。
此临床结果是由于:
1 血小板活化常是凝血、血栓形成的始发因素。
重症感染时出现凝血、血栓形成等,血小板活化是重要因素,常常还是始发环节。
血小板活化是指血小板聚集成团、粘附于血管壁及释放多种因子等。
血小板活化可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多种因子,促进凝血酶活化,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相互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起来,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血栓。
血小板活化还可释放肾上腺素、
2 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内没有核遗传物质,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将失去增殖的可能。血小板吞噬病毒等也使其被活化。
3
4
5 施忠辉等研究的菠萝蛋白酶(Bromelain)也是有效的辅助用药。该药口服吸收后能通过溶解纤维蛋白、降解免疫复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作用疏通循环,该药并不破坏凝血系统中的纤维蛋白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