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 蕾波推点造福更多2022
“蕾波推点”是蕾波康复法中纠正异常的重要内容。“推”是指推顺按摩,是用手或适宜硬器辅用蕾波精油等介质,按照解剖结构对肌肉、肌腱、筋膜、神经、淋巴、骨膜、经络、穴位等的推压。一般以向心性推压为主,主要效果是推出陈血、引来新血、促进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
“推”时辅用的蕾波精油是由有效量的川芎精油等合理组方制成。已有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川芎等具有明显活血化瘀、阻抑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精油是主要有效成分。人类皮肤是疏水亲脂的,川芎精油等不仅是脂类,还是脂中的挥发油,分子量非常小仅204,这些特点都让它们极易被皮肤毛囊、皮脂腺等吸收进入体内,加强改善微循环的效果。
哈佛学者揭示,按摩促进损伤肌肉修复的主要机理是清除肌肉组织中引起炎症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等。蕾波推顺按摩,是从损伤肌肉和其拮抗肌的起止点,着力于肌肉层,不间断地由肌肉一个起止点,延着肌纤维走向,向心性地推至另一个起止点。这样可以有效推出瘀血、推出多余的组织液和组织液中的非组织有形成分如聚集的中性粒细胞等、促进淋巴回流。
蕾波推顺按摩从机理上是更有效躯走炎性因子和中性粒细胞的方法,临床也证实蕾波推顺按摩可降低增高的肌张力、对抗痉挛、阻抑反射异常、增加肌力等,可有效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肌肉纤维和毛细血管并行,延着肌纤维走向的向心性推,就能有效促进肌肉微循环回流。
临床病理证实,严重、较久的肌肉痉挛,不仅有肌纤维的坏死、肌腱和相关筋膜的粘连、挛缩,还有与肌肉相关神经和血管的严重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血液中的白细胞是抗感染的主力军,近年研究证实,红细胞除供氧、血小板除调节凝血也参加抗感染的战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证实,人体红细胞受体9能够识别并结合来自细菌等病原体DNA,进而被巨噬细胞识别并一同清除,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其他研究证实,血小板可抓住致病微生物把它们吞入体内,血小板可释放杀微生物蛋白及分子信号,血小板还可释放多种分子吸引更多的血小板及白细胞进入战场。因此,适时、适量的蕾波推顺按摩阻抑组织微循环障碍的同时,也保护了血管、血细胞和神经等,保障了它们的各种功能。
“点”是用手或适宜硬器点压神经接受信息的敏感点,也就是穴位。穴位常是外周感觉神经支干附近神经末梢密集处,这些部位微循环血管分布也较丰富。我们祖先通过大量实践确定的穴位,既是神经末梢密集处,又不在神经主干或大血管上,这样既有利于针刺等激发神经-微循环的调节,又不伤及较大的神经和血管。
神经末梢密集的穴位多在神经支干附近的纤维结蹄组织中。人体神经、血管以及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有大量的纤维结蹄组织围绕,保障了它们的位置固定和功能完善。
纤维结蹄组织是神经末梢分布密集的地方,如肌筋膜中包含的神经末梢是肌肉中的10倍,其中包括高尔基腱器官、帕西尼小体、鲁夫尼小体和间隙神经末梢。
纤维结蹄组织也是组织液较多和组织液流动的地方,北京医院李宏义教授团队证实人体存在组织液循环网络。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等,用脂多糖诱导小鼠的内毒素血症作为全身炎症的研究模型。他们证实,对小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弱刺激,可有效降低小鼠的炎性因子和死亡率,其机理是驱动了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释放多巴胺抗炎物质。
基于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相关神经有腓深神经等,同一相关神经的穴位还有下巨虚穴(外膝眼下9寸)、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等;相关经络为足阳明胃经,同一经络的穴位也有下巨虚、解溪等。因此刺激下巨虚、解溪穴也会有类似效果。
马秋富教授等还证实,刺激手三里穴(肘横纹中点下二寸)也可驱动了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而刺激天枢穴驱动的是交感神经系统,不能降低小鼠的炎性因子和死亡率。
基于手三里穴的相关神经为桡神经深支等,同一相关神经的穴位还有手合谷(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等;相关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同一经络的穴位也有合谷穴等。感染时刺激更方便的合谷穴也会有类似效果。
已知多巴胺可有效阻抑微循环障碍,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加重微循环障碍。也就是刺激穴位可通过神经系统多个环路、微循环以及多种因子对机体进行调节。
肌肉痉挛相关疾病时,如果仅有抗痉挛的措施,已形成的微循环障碍还会造成组织损伤;如果仅改善微循环,肌肉痉挛还会造成新的微循环障碍,必须同时干预这两个环节,才能更有效地阻断恶性循环。“蕾波推点”不但能同时有效干预这两个环节,而且是安全、经济、易学的通过神经、微循环激发自身调节的方法。
肌肉痉挛相关疾病时,肌肉痉挛会阻碍痉挛肌血流进、出,出现微循环障碍;与痉挛肌对应的拮抗肌因无力、废用,微循环血流缓慢,也会出现障碍,推点拮抗肌也是干预的重要内容。
为增肌力、促运动“推、点”位于肌肉中部的神经刚进入肌肉还未分支前的部位。为解痉挛“推、点”位于肌肉-肌腱移行部肌腱侧的腱器官。这些都是肌肉中的神经装置,这也是从神经入手的内容之一。
脑瘫等常见的反射异常,虽然是由于脑的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中间环节较为复杂,但终末效应均是不同肌群的牵张反射亢进或/和与该肌群神经支配相关的皮肤反射区对触觉、叩击震动等刺激异常敏感,激发了相关肌肉收缩、痉挛所致。我们用“蕾波推点”有效地阻抑了巴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侧弯反射阳性、足抓握反射阳性、非对称性颈肢反射阳性等病理反射,不仅为对抗反射异常找到了干预方法,提高了治疗肌痉挛相关疾病的疗效,也对反射异常和“反射-肌张力-姿势-运动轴”有了更深的认识。
用“蕾波推点”精准干预小肌群,改善眼外肌、咀嚼、吞咽、构音等,是其他方法较难做到的。
按发育规律已到了该翻、坐、爬、站、走月龄,还不能完成这些动作的孩子时,用点穴的方法可以激发出主动成分更多的运动,较易过渡到正确的主动运动,优于既往常用的其他方法。
“蕾波推点”始用于小儿脑瘫、脑损伤综合征的治疗,目前已扩大到更多异常或疾病,临床见到可有效协助治疗的有:成人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的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臂丛等外周神经损伤、面神经麻痹、斜颈、脐疝或腹股沟疝、喉软化症、足踝足扭伤、偏平足、马蹄内翻足、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半脱位、乳汁淤积、智力落后、视听障碍、体态调整、抗衰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