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波康复法的三个技术和五个进步

标签:
蕾波康复法脑瘫脑瘫早期认出 |
分类: 小儿脑瘫 |
1996年开始,我们相继把Bobath法、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方法、任务导向性训练、引导式教育、Vojta法、Doman法、上田法、山本疗法、感觉统合治疗、神经平衡疗法及一指刀拨顺等法的精华和传统中医的按摩和点穴方法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法——蕾波法。
蕾波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和五个方面进步。
三个方面技术:
-
早期评估技术(家庭7项自测和专业16项评估);
-
康复治疗技术(亦称推点运动疗法,包括:推、点、拨、拉、动,既推顺按摩、点穴解痉促动、拨挛牵拉、功能训练等基本手法);
-
康复管理技术(“纠-训-纠”干预单元模式和“学-训-学”家庭康复模式)。
五个方面进步:
一、为脑损伤的早期认出提供了比较有效的评估方法,使多数脑损伤孩子在6月龄前能够认出,创造了早期干预、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
二、将牵拉解痉替换为推点解痉,这种由“外拉”到“内推”的解痉手法的创新,不仅提高了康复疗效,保障了操作安全,孩子不受痛苦,也更利于家庭操作。
三、可即刻同时纠正脑瘫的姿势、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四个方面异常,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充分印证了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增加了家长对康复手法的信赖和坚持干预的信心。
四、将“引导”加入了“激发”的点穴促动,可更有效激发出主动成分更多的正确运动,大大促进了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
五、将“纠-训-纠”模式运用于康复操作实施,建立在纠正异常基础上的功能训练,不仅提高了康复疗效,也创造了康复治疗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经过20年不断改进和临床实践,蕾波法已经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的体系雏形。目前对出生6个月前出现姿势、运动、肌张力、反射同时异常或单一异常的脑损伤患儿,开始并坚持应用该法多数可康复到基本正常,其余也不留不能行走的重症残疾,当然其中一些孩子行走需借助支具或助行器,并应长期坚持功能训练。对来诊较晚的脑瘫,坚持应用该法也会有较大进步。
现将香港健康卫视录制的《小儿脑瘫不可怕,选对方法很重要》转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