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蕾波康复法2014

(2014-01-01 07:38:33)
标签:

蕾波康复法

肌痉挛

脑瘫

世纪蕾波

健康

分类: 小儿脑瘫

蕾波康复法2014

 

    1996年北京蕾波医学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成立,第一个课题就是吸收国外各家方法优点、融入祖国医学精华,创建一个更有效、便于推广、易于操作治疗小儿脑瘫等疾病的方法,并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改进,每2-5年小结刷新一次。

    通过5年学习、实践,2001年首次报告蕾波康复法疗效,出生6个月前开始并坚持干预的脑瘫孩子,多数可康复到基本正常。

    2007年进行第二次蕾波康复法小结,明确吸收国内外各家方法的精华是什么。

    第三次蕾波康复法小结在2012年,推出治疗肌痉挛的“推、点、拨、拉、动”方法。

    2014年进行第4次蕾波康复法小结:

1 对脑瘫等疾病治疗的总原则

    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全人康复、全天候关注。

    以人为本是强调诊、治的各项措施均以孩子和家庭获得最大利益为本。

    以家庭为中心是强调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康复机构,家长都必须参与,而且是主要力量,医生和治疗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帮助。临床证实,脑瘫疗效更好除发现早、干预及时、方法正确外,“以家庭为中心”的原则实施较好是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在家长爱抚、亲子亲切交流基础上,孩子可以在情绪的最佳状态接受效果更好的干预;对孩子的功能训练每天必须多次进行,对异常的干预必须24小时关注效果才最好,这些只能以家庭为中心才能做到。     

    全人康复是指康复必须全面涉及到孩子健康人格、好习惯性格培养,智能的提高,其他各种异常的及时发现和纠正等。

    运动障碍康复的具体原则是:根据肌动学评定,在纠正异常肌张力和姿势的基础上,采用同步“纠-训-纠”的原则,按照发育规律,用引导式教育、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方法,引导、激发正确的主动运动。

2 肌痉挛所致异常的肌动学评定

    在脑瘫等疾病的评定中,除全面的发育商及精细运动、粗大运动评定外,还要增加对肌痉挛所致异常的肌动学评定。

    对因某组肌肉痉挛所致的异常,我们必须明确姿势运动异常及功能障礙是什么;痉挛肌是那些,痉挛的程度及有无粘连、挛缩;拮抗肌是那些,拮抗肌肌力及有无瘫痪、萎缩;在运动中有无某组肌肉相对力弱;相关关节状况如何,有无松弛、粘连、脱位等。我们给这一系列检测,找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名称“肌动学评定”。

    肌动学(kinesiology )是研究人体运动机制,特别是肌肉运动机制的学问,有很多分支,我们将其用于肌痉挛所致异常的评定后,观察到用此可不遗漏地及时发现上述的异常。没有明确的这方面评定前,上述异常的早期表现容易在检查时被忽略,粘连、挛缩、萎缩、某组肌肉相对力弱所致的失衡等异常严重是才被发现,而这些异常的早期发现,较容易即可阻抑其发展。

    定期的肌动学评定,可使我们更有针对、更好地及时干预异常。我们总结出,对某组肌肉痉挛所致姿势运动异常的肌动学评定,最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观察姿势运动异常及功能障礙的状况,初步了解痉挛肌部位、力弱肌群、相关关节状况等,并摄像记录。
  • 用关节活动度检测肌张力。要根据该关节正常时的主要活动范围检测,如肩关节要检测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6个范围。关节活动度即是肌张力的检测方法之一,异常结果中也可包含粘连、挛缩、关节韧带松弛等因素,应注意鉴别。上肢肩外展、肘伸展,下肢内收、腘窝、足背屈5个快角主要是檢測牽張反射、痉挛,慢角主要是检测粘连、挛缩。如足背屈快角增大前题下,快、慢角差缩小提示跟腱有挛缩倾向等。
  • 用触摸法检测肌肉痉挛、肌肉萎缩及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有无粘连、挛缩等。触摸除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外,还要在按关节活动范围,缓慢被动活动中触摸。
  • 检测相关关节状况,如有无关节松弛、粘连、半脱位、脱位等。
  • 测定痉挛肌的痉挛程度、拮抗肌的肌力和相对力弱肌群肌力。
  • 根据以上检查,得出肌动学评定结果,并按此制定干预计划。

3 治疗肌肉痉挛所致异常的“推、点、拨、拉、动”原则和方法

    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把由于某组肌肉痉挛所致异常的干预原则和方法总结为“推、点、拨、拉、动”。

   “推”是辅用耦合剂等推压痉挛肌和拮抗肌。着力于肌肉层、由肢体远端肌肉起止点延肌纤维方向朝近端肌肉起止点推压,可有效推出陈血、引来新血,对痉挛肌可打破肌痉挛与微循环障碍之间的恶性循环,对拮抗肌可有效改善肌肉微循环、增加肌力。对痉挛肌推压还可通过推压的牵拉,减轻痉挛。对拮抗肌推压还可通过刺激与肌肉相关的神经、经络、穴位增加肌力。一般先向心性推压改善肌肉微循环,以推压牵拉及刺激肌肉为目的时,向心、离心推压均可,何种推压效果更著就以何种为主,或来回推压。

   “点”是点压痉挛肌腱器官或其附近的穴位缓解痉挛及点压拮抗肌上的神经肌肉接头或其附近的穴位兴奋拮抗肌。腱器官在肌肉起止点肌肉与肌腱移行部,是接受牵拉、点压信息的敏感点。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进入肌肉,分成若干细小分支前的部位,多在肌腹中部,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等效应,也是肌肉接受点压等刺激的敏感点。腱器官及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亦均有穴位,除中国针灸学收录的300多个穴位外还有经筋穴位,经筋穴位是传统医学为治疗肌肉等软组织疾病又补充的200多个穴位。我们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这些敏感点,为了临床应用方便,我们可采用肌肉解剖部位或熟悉的穴位来寻找这些敏感点。

   “拨”是对较轻的粘连、挛缩,用一指刀拨法松解粘连、减轻挛缩;对较重的粘连、挛缩由专科医师用微创针刀疗法解除。

   “拉”是牵拉痉挛肌群。对较轻的痉挛“推、点”后如关节活动度已接近正常,即可省去对痉挛肌的牵拉;对较重痉挛“推、点”后牵拉,也不用太费力即可到位,减少了牵拉过度致伤及促成关节松弛的发生。

   “动”是用引导式教育、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的原则和方法引导正确的主动运动。包括引导主动收缩拮抗肌增加其肌力同时也牵拉痉挛肌的运动和按正常发育规律应有的大运动、手的精细运动、口腔运动等。对按照发育规律引导不出翻、坐、爬、站、走的患儿,采用穴位刺激的方法。点穴促进大运动的方法比过去被动方法能调动更多的主动成分,因此效果更好,比Vojit压迫诱发带的方法更安全、方便。

   “推、点、拨、拉”一般操持者用手法进行,对1岁以上的孩子,“推、点”亦可辅用适宜形状、大小、无害的圆润石头沾耦合剂进行。

   “推、点、拉、动”每天要多次进行,一般觉醒时宜每小时1次,每次10分钟左右。因为有效的干预,一般异常能被压制1个小时左右,要在错误的模式又要出现之前,再输入一次正确信息,达到治疗肢体异常的同时改变脑的目的。对异常肢体的有效干预,不仅是纠正肢体异常,也是通过外周改变脑的重要方法,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过程。功能性磁共振还证实,输入的信息必须正确,才能形成相应正常的中枢。

    既往在肌肉痉挛的评定及干预中,对拮抗肌的重视不够,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肌肉痉挛时的拮抗肌是瘫痪肌,以刺激拮抗肌为主的疗法,增强了拮抗肌肌力,促进正常功能的建立或恢复。还有学者研究观察到,刺激痉挛性脑卒中患者的腓深神经不仅可增强胫前肌肌力,也可抑制小腿后侧肌群的牵张反射。“推、点、动”也是有效地刺激了拮抗肌。

   “推、点、拨、拉、动”中“推”是核心,熟悉肌肉解剖生理、有正确的肌动学评定、有较好的手法,可以使推顺按摩也包含“点、拨、拉、动”的内容和效应。

    对徐动等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推、点、拉”的具体方法是:①通过对背部肌肉推顺按摩和脊柱两侧包括华佗夹脊穴在内的椎间隙旁点压,阻抑颈背肌张力过高和躯干不随意运动。②通过点压异常肌群腱器官或附近穴位的同时牵拉肢体在正常位置,保持2-3分钟,阻抑肢体不随意运动。

    徐动型脑瘫常背部侧弯反射阳性,背部推压或椎间隙旁点压几分钟即可使之暂时转阴。即刻有效是长远有效的基础,每天多次进行,多日后侧弯反射完全消失、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被控制。

    蕾波推順按摩也可使脑瘫时其他反射异常在短时间干预后消失一段时间。可有效干预包括反射在内脑瘫四个方面的异常,不仅显示此法是更有效的干预方法,也支持了我们对反射异常新的解释。我们分析,脑瘫常见的反射异常,虽然损伤或发育缺陷在脑、中间环节可能较复杂,但终末效应均是不同肌群的牵张反射亢进或/和与该肌群神经支配相关的皮肤反射区对触觉、叩击震动等刺激异常敏感,激发相关肌肉收缩、痉挛所致。

    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推、点”的具体方法是:辅用耦合剂推压全身重要肌群及点压肌肉上神经-肌肉接头或其附近的敏感穴位。

4 蕾波推顺按摩要与功能训练同步以“纠-训-纠”的原则进行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到,用蕾波推顺按摩纠正肌痉挛所致的异常要与功能训练同步进行,效果才最好。

   “同步”是指在每天的安排中,均有纠正异常的措施和促进正常功能的方法。每个项目的具体安排是,先纠正异常,接着进行功能训练,训练后再进行一次异常的纠正。因为纠正异常的干预后接着进行功能训练,运动所激发的异常减轻,功能训练后再进行一次异常干预,可使功能训练激发异常的影响减到最小。称之为强化训练的同步“纠-训-纠”原则。

    传统方法是对不能按发育规律站、走脑瘫患儿,扶站、扶走时姿势异常的先不训练站、走,理由是足立位会加重异常。先在卧位进行按摩、牵拉、跪立位等训练,待足立位姿势异常不明显时再进行站、走训练。由于我们观察到,此等方法对不少异常纠正的并不理想,即便有的异常不明显了,但按发育规律已错过了促进站、走的最佳期,很难促成正确姿势的独站、独走。我们采用针对肌痉挛等异常更有效的蕾波推顺按摩,可更有效纠正异常,因此就可以按照发育规律促进站、走。

5 按照发育规律引导、激发正确的主动运动

    強調即便是有肌張力、姿勢異常的脑瘫孩子,也要在干預異常的基礎上按照正常發育規律,該出現什麼功能的階段,就以促進這個功能为主,前面没有完成的功能,用较少的时间补课。如1岁后还不能站、走的,应以立位持重站立、迈步,独站、独走训练为主,有时间再补前面没有完成的项目。

6 功能训练要贯彻引导式教育、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原则

    引导式教育是强调促进孩子正确的主动活动,主要用引导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强调每一个具体训练项目都是有实用目的、反复强化、主动参与。如蕾波法的立位促通立板训练,目的是矫正下肢肌张力、姿势异常,增加下肢及核心肌群肌力,促进站立、迈步等,属任务导向性训练。如果想促进已到应站、该走年龄的重症脑瘫站、走,仅一味地卧位按揉、牵拉,往往不能达到目的,此时的方法属任务导向不明确、不能更有效促进站、走的训练。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近年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的原则,不仅临床证实优于传统方法,实验医学也证实了它的疗效,如任务导向性训练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有关。

7 蕾波推顺按摩应用到成人运动障碍相关疾病也见到明显疗效

    蕾波推顺按摩主要是针对肌肉痉挛、肌肉萎缩、软组织粘连等异常的按摩方法,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肌肉微循环;②通过推压的方法牵拉痉挛肌减轻痉挛;③刺激痉挛肌腱器官及其附近的穴位减轻痉挛;④刺激萎缩肌或痉挛肌的拮抗肌神经-肌肉接点及其附近的穴位兴奋肌肉;⑤用拨法解除粘连、减轻挛缩等。

    为针对上述异常和达到上述治疗目的的疾病均可应用。蕾波推顺按摩始于小儿脑瘫治疗,近年扩展到多种运动障碍相关疾病,特别是成人神经损伤康复、骨折及关节术后康复等,也见到明显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