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为本的婴儿健脑操

标签:
婴儿健脑操发育肌动学教育肌动学点穴健脑操 |
分类: 育儿知识 |
先前不少家长及早教工作者为促进婴儿发育,多认为运动主要促进体能发育,而智能的增长比较强调视、听等信息输入,有的家长还把孩子认更多字、背更多诗,作为健脑成功的指标。
近年来研究人体运动机制和基本规律的肌动学(Kinesiology)、健脑操(Brain Gym®)、触康健(Touch For Health)等有了较大发展,证实正确地运动是促进包括智能在内的全脑发展、心身调节的重要途径。
教育肌动学、健脑操创始人,美国保罗•丹尼逊博士
(Paul E.Dennison.Ph.D.) 和姬尔•丹尼逊 (Gail
Dennison),觸康健开拓者美國神經科醫生施約翰(Dr.
John Thie)
脑的解剖、生理基础也支持以运动为本是健脑的主要途径。从解剖层面看,与运动信息输入、输出相关的区域占了脑的绝大部分。从功能角度看,视、听、触是脑的三大输入途径,触是广义的,包括触觉、本体觉、运动觉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是脑的三大输出,语言可以看做是脑支配下的一种口腔运动,也是与运动相关。
发育肌动学创始人德国蕾娜特·文纳克(Renate
我们临床观察到,脑瘫儿早期进行迈步训练,对小腿后侧肌张力高的可诱发尖足提前显现,但迈步训练同时有效干预尖足,比仅干预尖足,不进行迈步训练的走的更早、走的更好。我们还观察到,用大球游戏促进婴儿坐位保护性支撑、降落伞反射、立位平衡的调节反应等,可更好促进婴儿以运动为主的全面发育。
前庭功能训练,也是通过某些运动实现。研究证实,前庭信息的输入不仅能增强平衡功能,也可促进婴儿多方面发展。如有学者用抱婴儿坐转椅的方法观察到,每周4次转椅刺激4周后,该组比不坐及坐而不转两个对照反应、运动都发育的更好。还有学者证实,接受额外前庭刺激的早产儿体重上升快、不易哭闹、睡眠好。对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改善感觉统合能力,智力也明显提高。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及孤独症等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确实通过运动实现的感觉统合训练也是提高智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推出的“婴儿健脑操”就是以发育肌动学和教育肌动学为基础,促进婴儿心、身发育的方法,该操把肌动学中通过刺激某个部位,如正向触点 (Positive Points),激发某种运动促进心、身发育的方法,用更有效的穴位代替。
穴位是大脑接受点压等刺激的敏感点,近年对穴位与大脑的关系研究较多,如有学者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证实临床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可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与非穴区对照不同。
研究还能观察到穴位刺激引起反映脑功能的影像改变:
脑影像还证实,点穴或输入其他信息一定要正确,不同信息对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触觉是人体发育最早、分布最广的感觉,婴儿出生时已发育较好。穴位接受点压等刺激主要通过神经等,因为婴儿触、痛觉等外周神经发育已较好,可以自幼婴即开始接受点压刺激。由于婴儿皮肤细嫩、肌肉尚不发达,点压应轻,不同月龄、不同部位亦有区别。
我们推出的婴儿健脑操,虽以运动为主,也强调同时伴有视、听等信息输入。虽然按月龄段有不同项目,但实施中本月龄段完成较好,可以提前进入下一月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