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统计脑瘫各种上肢运动障碍中,最易被忽视的是前臂旋前痉挛或挛缩,造成前臂旋后功能障碍。为此对所有脑瘫婴儿均进行前臂旋前、旋后的功能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检查孩子前臂是否有旋后功能障碍的方法有,一手扶持、固定孩子一侧肘关节,另手握孩子该侧掌、腕部做旋后(外)的动作,有阻力不能再旋后时松开手,如孩子前臂很快旋前(内)回到起始位置,提示该侧前臂旋前肌群痉挛或挛缩。如仅一侧异常,可和健侧对比明显观察到。另外旋转过程也可感受到是否有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增高或已有挛缩;用手轻缓触摸、弹拨也可检测到肌肉痉挛、粘连、挛缩。
早期发现使前臂旋前的肌肉有痉挛时,应及按对抗肌痉挛的“点、推、拉、动”原则和方法治疗。
“点”是点压痉挛肌的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或叩击拮抗肌群,通过增加其肌力减轻痉挛。前臂旋前痉挛的主要拮抗肌是旋后肌(肱骨外上髁及尺骨至桡骨上2/3部,前臂下垂旋后时在前臂上端桡侧可触及)、肱二头肌(肩胛骨至桡骨粗隆)等。对这些肌群可采用中等力度叩击的方法。

“推”是辅用耦合剂推压痉挛肌群。前臂旋前痉挛时,痉挛肌主要是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至桡骨中部前外面,前臂下垂旋前时在肘下可触及)、旋前方肌(尺骨下1/4前面至桡骨下1/4前面)等。辅用耦合剂目的是使推压能着力于肌层。实施力度应是能促进肌肉中瘀滞在微循环的陈旧血及代谢产物排除及促进新鲜动脉血进入;施力过大或施力过猛可激发肌痉挛加重或干扰微循环;施力过小达不到肌层。辅用耦合剂推压痉挛肌群应自痉挛肌起、止点延肌纤维方向,也就是沿小血管血流方向来回轻、缓推压,并摸索、调整到最佳力度。

“拉”是用一定力度缓慢在前臂轻外旋位置牵拉痉挛肌群并维持一段时间。亦可用手指向外后方向的膝手跪立牵拉、适宜的“L”型矫形器或其他方法牵拉。
“动”是引导前臂主动旋外或其他正常功能的运动。如给孩子手心贴上小画,引导孩子前臂旋外翻过手来,手心向上看画等。
一般“点、推、拉、动”宜在孩子觉醒时每小时进行1-2次,每次5-10分钟。可穿插在孩子功能训练、和孩子语言交流、休息中进行。一侧异常的较大孩子还可用健侧“点、推、拉”患侧。
如已发现痉挛肌有粘连的索条、瘀滞的结节等,可增加一指刀拨顺法中的拨法。如已有挛缩或徒手治疗未见效的粘连,应增加微创针刀疗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