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儿点穴运动法之阻抑姿势异常

(2011-06-08 11:33:03)
标签:

婴儿

点穴运动法

蕾波法

促进婴儿发育

阻抑脑瘫倾向

分类: 小儿脑瘫

婴儿点穴运动法之阻抑姿势异常



            

    婴儿点穴运动法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尽早开始按发育规律促进正常功能,二是对姿势、肌张力异常,尽早予以有效干预。姿势、肌张力异常是脑瘫倾向或脑瘫的表现,早期发现、正确干预可有效阻抑。

1 某组肌肉痉挛所致异常的“点、揉、拉、动”原则及实施方法                                

  “点”是点压造成异常主要痉挛肌的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近年研究显示,由于脑的解剖特点,支配拮抗肌的脑相对薄弱,脑损伤时其损伤较著,导致脑瘫早期拮抗肌是主要或相对的瘫痪肌,痉挛为失衡释放。因此痉挛型脑瘫早期应重点刺激拮抗肌。穴位是机体接受点压、针、电等刺激的敏感点,因此点压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就可更有效地刺激拮抗肌。如尖足时点压足三里穴可有效刺激相对瘫痪的小腿前群肌,防止其进入真正瘫痪状态。我们在临床观察到,6-7个月以前的脑瘫尖足,点压足三里穴多可引出较明显的足背屈动作,显示此时的瘫痪是相对的;1-2岁后首诊的脑瘫尖足孩子,常引不出或较难引出明显的足背屈动作,而同龄正常儿可引出,提示随着小腿后侧肌群痉挛的持续,小腿前侧肌群又加上废用性萎缩,就发展到了真正的瘫痪。脑瘫其他肌群痉挛对拮抗肌的“点”也是同样原则和类似方法,只是部位不同。

    通过点压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阻抑拮抗肌瘫痪、增强其肌力,从始动环节上对抗失衡释放的痉挛,同时也是向脑输送信息,促进脑损伤部分恢复或邻近的细胞代偿,临床观察到了更好疗效。

  “揉”是用温暖的手轻缓按揉痉挛肌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对脑瘫痉挛肌群用温暖的手轻缓按揉10-20分钟后,痉挛即可减轻,用被动关节活动角度等检测肌张力,也可观察到增高的肌张力下降,和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用大力度按揉痉挛会加重。如果对痉挛肌群不予理睬或较重刺激,可促成局部损伤。有学者观察到,脑瘫痉挛的小腿后侧肌肉,末梢神经广泛受累、肌肉病变严重、微血管病变明显。因此用温暖的手轻缓按揉痉挛肌群,一是为了改善肌肉、神经等组织的微循环,二是为了通过轻缓按揉或叩击脱敏,减轻痉挛肌对各种刺激的痉挛反应,从而阻抑损伤、粘连、挛缩等。

   “拉”是对痉挛肌群牵拉,通过牵拉到适宜长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减轻痉挛肌的牵张反射。痉挛是牵张反射亢进的结果,脑瘫时牵张反射亢进是由于脑损伤后的支配异常。一般而言对痉挛肌群的牵拉一天中宜多次进行,因此要求脑瘫孩子家长,在家中除完成各种功能训练外,要利用所有零散时间和各种机会,多次对痉挛肌群进行牵拉。较大的孩子也要训练他们每天反复地用较好的一侧上肢活动、牵拉较差的另侧上肢,用较好的上肢活动、牵拉较差的下肢。

    要注意不是牵拉的幅度越大越好,牵拉过度或过猛可致软组织出血、撕裂等,有损伤就会有粘连、挛缩,就会加重功能障碍。牵拉过度还可使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韧带松弛,造成关节不稳。牵拉到什么度最合适呢?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痉挛程度不一。一般的原则是不要超过正常活动的幅度,针对某组肌肉痉挛,向痉挛相反的方向牵拉到刚有抵抗时再轻缓加大10-20度即可,应保持1-3分钟或更久一点。保持非常重要,肌肉在一定长度牵拉一段时间,亢进的牵张反射就会降低、痉挛就会减轻。正像橡皮筋一样,拉长马上松开立刻还原,拉一段时间再松就变长了。有些主要起牵拉、固定正常位置的矫形器,24小时应用效果才最好,仅进行功能训练或治疗有妨碍时暂时取下。

    对痉挛肌群的牵拉不仅可用手法、矫形器械,扶持、矫正在一定的位置、姿势也可对痉挛肌群牵拉,如用适宜楔形板垫在前脚掌扶持、固定站立或蹲可牵拉痉挛的小腿后侧肌群,骑跨抱孩子可牵拉痉挛的大腿内侧肌群,经常把孩子握拳发紧的手展平后保持在家长对掌之间牵拉孩子掌指,把孩子内收发紧的拇指用手绢固定在外展位牵拉拇指等。家长还可创造出许多有效的方法。

  “动”即主动运动,包括主动收缩拮抗肌增加其肌力同时也牵拉痉挛肌的运动和按正常发育规律应有的翻、坐、爬、站、走,手的精细运动及口腔等其他主动运动。

 

 






 定时发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