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儿脑瘫按摩原则及方法

(2011-02-26 16:10:19)
标签:

脑瘫

脑瘫按摩

按摩原则方法

痉挛

拮抗肌

分类: 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按摩原则及方法

    小儿脑瘫有效运动康复的关键有二,一是按发育规律适时引出正确的主动运动,二是尽早、有效阻抑肌张力、姿势及反射异常。正确、适量的按摩及牵拉矫正就是针对后者的主要方法。有学者分析256例成年脑瘫,均有肌张力升高及肌力下降,虽然两个因素都使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但二者没有相关性,因此提出治疗应独立处理。引导主动运动的训练主要是提高肌力和骨、关节稳定性,促进正常的运动功能;按摩牵拉主要是阻抑肌张力及姿势异常,亦可不同程度减轻反射异常,为运动功能训练打下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临床观察到,脑瘫运动功能康复,应以主动运动或半主动运动为主,按摩比例过大、过小或按摩原则、手法不正确均可降低疗效。通过多年实践我们体会,对不同类型脑瘫,对痉挛型中痉挛肌群及拮抗肌群应采用不同的按摩原则和手法;按摩应以穴位为主,并参考肌肉解剖、运动生理和脑瘫病理特点;适宜按摩量一般为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1 痉挛型      

1.1 原则痉挛部位手法轻缓、拮抗部位力度较大,逐达屈伸或其他活动到位后牵拉保持片刻。

1.2 原则由下列观察、研究得出:

1.2.1 较重按压痉挛肌群可致痉挛加重我们观察到于我处训练的一些痉挛瘫孩子,间断于某处按摩后肌痉挛加重的,均是对痉挛肌群按压较重。

1.2.2 针刺或穴位注射的不同疗效比较于我处训练的一些痉挛瘫孩子,间断于某处针刺或穴位注射疗效好与不好,主要不同为前者主要部位在拮抗肌群,后者主要在痉挛肌群。

1.2.3 正确及错误使用肌兴奋治疗仪的不同疗效分析效果好者均为按说明刺激拮抗肌群,如尖足为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剪刀步为大腿外展肌群;效果差者多未按说明,主要刺激了痉挛肌群。

1.2.4 牵拉不到位或时间不够致肌肉肌腱挛缩分析多例一直在康复机构训练的痉挛型下肢瘫孩子发生跟腱挛缩,主要原因为牵拉不到位或时间不够。

1.2.5 日本上田法治疗痉挛瘫有较好疗效我们分析疗效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对痉挛肌群及拮抗肌群均充分牵拉及放松,并维持了一定时间。

1.2.6 研究证实中枢神经损伤后,成对的主动肌-拮抗肌中,一个相对兴奋性更过度。从协调肌群相对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脑瘫的不同临床类型:胎儿为适应子宫形状,肢体屈肌张力相对高,呈屈曲状;生后为达到翻、爬、坐、走,屈肌张力自上而下逐渐下降,伸肌张力逐渐上升。这一规律由脑支配,中枢与外周相互作用逐趋完善,脑损伤后这一规律破坏,肢体屈肌张力未及时下降和伸肌张力未有效上升者临床表现为痉挛型;徐动型是二者不协调;暂时均下降者为肌张力低下型。因此对痉挛型按摩必须明确区分痉挛肌群及拮抗肌群,对痉挛肌群主要用轻缓手法减轻牵张反射,对拮抗肌群主要用较大力度增强肌肉收缩力量,对二者按摩手法不得相反。

1.3 针对不同障碍主要按摩的穴位、肌群及手法

1.3.1 头后仰 颈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者应轻缓叩击颈背; 轻缓按揉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拮抗肌为颈深肌,可采用屈伸及左右转动头部的牵拉方法加强其力量。

1.3.2 紧张性头偏斜轻缓按揉枕偏向侧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较大力度按揉面朝向侧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1.3.3 手握拳发紧

1.3.3.1 轻缓按揉劳宫、内关、鱼际、四缝穴及前臂屈肌;推压外展拇指、推伸其余四指;

1.3.3.2 力度较大按揉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穴及前臂伸肌。

1.3.4 屈肘轻缓按揉肱二头肌;力度较大按揉肱三头肌。

1.3.5 上臂内收发紧轻缓按揉同侧胸、背肌群;力度较大按揉肩井、肩髃穴及岗上肌、三角肌。

1.3.6 上肢屈肌或伸肌张力增高均可进行上肢屈伸牵拉仰卧,两人操持时一侧上肢外展、外旋、手心朝上伸展;另侧拇指内收、手指屈曲、屈肘内收、前臂稍旋前、屈腕,保持1-3分钟,交替3-4次。

1.3.7 下肢剪刀样发紧或剪刀步

1.3.7.1 轻缓按揉血海、解剪穴(血海后1.5寸、上4.5寸)及大腿内收肌群。

1.3.7.2 力度较大按揉环跳、风市穴及臀部深层、大腿外侧肌群。

1.3.7.3 分腿牵拉可在仰卧、坐位、骑跨抱位时进行。

1.3.8 尖足

1.3.8.1 轻缓按揉委中、承山穴及小腿后侧肌群;轻缓捏拿三阴交-悬钟穴、昆仑-太溪穴; 足背屈牵拉。

1.3.8.2 力度较大按揉足三里穴及小腿前侧肌群;点压足三里达到引发足背屈动作。研究显示刺激支配小腿前侧肌的腓深神经不仅可增强小腿前侧肌力,也可抑制小腿后侧肌群的牵张反射。

1.3.8.3 下肢屈伸牵拉仰卧,两人操持时一侧屈髋、屈膝、足背屈,另侧下肢伸展、足向底侧屈,保持1-3分钟左右,交替3-4次。亦可一人操持,一侧屈曲,另侧伸展,交替进行。脑损伤动物实验显示,对受累肌群的牵拉能促进肌肉生长和减低牵张反射兴奋性、阻抑肢体瘫痪。

1.3.9 较重尖足、剪刀步可增加:

1.3.9.1 捆站牵拉腿用站立板捆站训练后松解一侧下肢绑带,操持者将该下肢轻缓向前上及适宜外展方向牵拉,并保持足背屈70-80°,牵拉到位后保持片刻回原位再牵拉。双下肢交替或侧重一侧。

1.3.9.2 压腿操患儿分腿长坐,施者坐其后或跪其后,两助手分别压膝、扶持足背屈,施者按节拍弯腰,助手扶持足背屈、分腿逐渐加大。每次10节,每节8-32拍,每节结束时弯腰保持10秒,然后休息5秒进行下一节。

1.3.10 较重四肢瘫可增加:

1.3.10.1 脊柱节段性按摩沿脊柱两侧从骶部到颈部推摩、按揉,上下挤压,椎间隙左右挤压。上肢障碍以颈胸段为主,下肢障碍侧重腰骶段。

1.3.10.2 夹脊穴深压背部脊柱两侧椎间隙分别用拇指向脊柱方向深压,然后用中指于椎体间及椎间旁叩击。

1.3.11 足内翻力度较大按揉阳陵泉穴及腓骨长短肌可促足向外翻的动作,有助于纠正足内翻。

1.3.12 足外翻力度较大按揉足三里穴及胫前肌可促足向内翻的动作,有助于纠正足外翻。

1.3.13 屈膝轻缓按揉膝后腘绳肌腱和大腿后侧肌群,力度较大按揉大腿前侧肌群。

1.3.14 屈髋俯卧一手压臀,另手扶持下肢向上牵拉髂腰肌。

2徐动型

2.1 肩背脱敏叩击俯卧,先隔衣颈背抚摸,用温暖的手接触皮肤触摸;再用指腹轻叩击,逐过度到用指尖轻至中度叩击。

2.2 肩骨盆牵拉骑跨在圆滚上,扶持一侧肩及对侧骨盆向相反方向牵拉,到位后保持1-3分钟操持对侧,左右交替。亦可于垫上或球上进行。

2.3 交叉模式为在模式床上进行的模拟俯爬的被动压摩牵拉,由3人操持时,一人扶头,另二人各操持一侧上、下肢,有节律的转动头颈、屈伸四肢、压摩掌指及足底内前侧。每日4次,每次50—150节,每50节用1-2分钟。

3 肌张力低下型根据不同月龄选择扶持俯卧肘支撑控头、扶坐、扶蹲、扶站等体位进行抗重力持重训练及全身力度较大的按摩、叩击拍打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