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与海》:失败的胜利者

(2011-10-06 13:49:35)
标签:

海明威

圣地亚哥

《老人与海》

马林鱼

自信

分类: 影评

http://s10/bmiddle/694d5fc9nae9d4fed9f09&690

 

前几天,我在微博的海洋里偶然间捞到一条“大鱼”——动画片《老人与海》。连看几遍,立刻被它深深吸引。短短20分钟的篇幅,恰似进入一个梦幻般的油画世界。据说,这是由俄罗斯动画大师亚历山大·彼德洛夫用手指沾上颜料在玻璃上绘制而成的。每一帧都是都是一幅精美的油画作品,1秒等于24帧,这就意味着佩特洛夫至少要绘制出28800幅油画,才能完成这短短20分钟的艺术!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刻在玻璃上的时光。一层人物,一层背景,然后再逐帧拍摄画面,历时两年半的创作过程洒满了艰辛的汗水,但最终苦尽甘来,不仅开创了动画史上的先河,而且一举摘得1999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桂冠。

 

 

    一条破船,一片汪洋,一个老人,一副鱼骨,这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为我们描绘的故事。一个朴实无华却又撼人心魄的故事,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1953年普立策奖和1954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奠定了《老人与海》在世界文学殿堂中的经典地位。

    由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声画,是一种成功的飞跃和挑战,一如《老人与海》透过简单的故事所传达的厚重主题……

    在风景如画的加勒比海沿岸,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古巴老渔夫已经连续84天在海上无功而返了,可他坚持不懈,终于在第85天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体大力沉的大马林鱼与老人在海上对峙了三天三夜才败下阵来,被老人刺死,拴在船头。在返程途中又遇到了鲨鱼,老人虽已筋疲力尽,但顽强不息的精神又让他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殊死相搏。可这回,老人成了失败者,鲨鱼饱餐了一顿,只留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伴着老人再度无功而返。

    “我要和你奉陪到死”,老人的坚韧之语在大海的咆哮中回响;“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的铿锵之声在我们心海的起伏中回荡。骨藏弹片还坚持写作的海明威,身处困境却永不言败的老人,无疑都是我们心目中的硬汉形象。但同为硬汉,为什么海明威没有赋予老人以胜利结局呢?我想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试想一下,茫茫大海中一个孤苦无助的老人,靠什么力量支撑他与“顽敌”一拼到底永不言败的呢?是自信!这种自信来自老人灵魂深处,散发着高雅悲壮的迷人气息,是一种比胜利更为美丽更为宝贵的生命硬度。

    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强悍。但生命本身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我们常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针对这种限度发出的挑战誓言。尽管挑战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挑战的过程已经超越了胜负,正是人类生存意义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老人是满载而归,还是无功而返,都已经完美地诠释了“挑战”的意义,是真正的强者,是灵魂的胜者,是悲剧的英雄。

    尽管岁月的沧桑写满了老人的面颊,尽管生活的困苦注满了老人的生活,可那勇往直前的精神却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难以摧垮的。影片一开始出现的一头狮子正是老人精神的写照,这位昔日的扳手腕冠军始终拥有一颗雄狮的心,三个惊涛骇浪的漂泊之日,汹涌的大海,凶猛的大马林鱼,凶恶的鲨鱼……都没能使老人束手就擒知难而退。虽然功败垂成,但老人身上释放的精神价值,正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面对难以回避的悲剧命运,老人用生命之弦奏响了一支永恒之歌,一种属于人类的高贵的自信之歌,回响在天地之间。在《老人与海》中,可以说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歌颂老人的坚毅性格只是表面,礼赞人类的永恒价值,才是其真正主题。

    也许,圣地亚哥老人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同样的孤独,同样的自信,以及接受命运挑战时那份执着的信念。在圣地亚哥老人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放弃”二字,正是这种敢于挑战一切的自信,才是支撑人类生存繁衍的勇气和动力。从物质角度来说,老人是失败者。但从精神意义而言,老人却是胜利者。不是虽败犹荣,而是失败的胜利者。正如那孩子所说“它(鲨鱼)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是这样评价《老人与海》的。人生是海,生命是舟。我们的生命之舟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大风大浪在所难免,甚至不可预知,甚至超过极限,是乘风破浪?还是望而却步?将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及生命品质,从老人这位失败的胜利者身上,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http://s8/bmiddle/694d5fc9n77dc4b7ae4b7&690
http://s7/bmiddle/694d5fc9nae9afc372ac6&690
http://s13/bmiddle/694d5fc9nae9afd79ef0c&690
http://s2/bmiddle/694d5fc9nae9b0274f391&690
http://s11/bmiddle/694d5fc9nae9b028cc8ca&690
http://s5/bmiddle/694d5fc9nae9b06d779b4&690
http://s13/bmiddle/694d5fc9nae9b0899ec6c&690
http://s15/bmiddle/694d5fc9nae9b11fdea6e&690

 

http://s5/bmiddle/694d5fc9nae9b190cd084&690
http://s15/bmiddle/694d5fc9nae9b1ba67eee&690

 

http://s13/bmiddle/694d5fc9n77dc53dadc2c&690

     欧内里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721日-196172日),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1954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