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人买得起什么

(2010-07-11 22:38:40)
标签:

不义之财

穷人

阔少

富人

便宜货

美国

文化

分类: 管理书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而取之无道,就是不义之财了。

  不义之财种类有很多,贪污受贿,假冒伪劣,打砸抢,黄赌毒,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都是于情不通,于法不容,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走钢丝,打擦边球,都是惊险动作。

  既然惊险,就不可能神经放松,以平常心态去对待财富。挣不义之财的人,大都有着怪异的习惯。

  绝大多数贪官,事发前都不像贪官。直到被抓了,钱被一捆一捆地搜出来--竟然已经发霉生虫--老百姓才发现,他的两袖清风不过是个假象。真是可惜了那些钱!

  钱既是个人财富,也是属于全社会的,当它投入社会,流动起来的时候,它的价值会数倍增长,而当它窝藏在贪官家里时,却是资源的闲置浪费。

  一个人挣钱的方式往往影响着他花钱的习惯,不义之财来得既然不正当,用得也就不堂皇,不正常的收入,往往导致不正常的消费。

  过去中国人到美国,多数是为了"淘金",现在到美国的许多中国人,却是从中国带来大把钞票到美国去花。美国西海岸最大的航空港洛杉矶机场,往返中美之间的飞机最为繁忙。一批接一批的旅游团到美国后,不担心吃不好、玩不好,就怕手里有钱买不到合适的东西。

  据说,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西海岸许多地方的房价一涨再涨,竟然与太多中国人在这里购房有关。他们出手豪阔,看起了就买,许多在美国人眼里都是豪宅的房产,这些人眼睛都不眨一眨,现金交易,一次付清,看得美国佬都触目惊心。

  中国人不再是过去寒酸的形象了,一些人在美国住豪宅,读名校,开奔驰、宝马……当地媒体称这些年轻人为"大陆阔少"。

  大陆终于有了阔少,但阔少从来与劳动人民无关。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来看,富裕程度无论如何不能与美国相比,那么阔少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又要拿到国外去挥霍?

  这些人中除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外,很多是把在中国国内的非法所得转移到了美国。据专家统计,中国的资本外流数额为每年160亿美元,这是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40%。

  一方面是千方百计引进外资,一方面却是本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一进一出,好处都被富人得了,受损的是国家,最终还是分摊在老百姓头上。

  富人的不义之财,不仅是来得不义,而且最终的去向也不义,对社会来说,犹如一场双重的盘剥。

  更可恶的是,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严重的是文化上的。过去的人虽然穷,但看到要饭的乞丐,还要舀一碗米给他,现在的人有钱了,反而没了同情心,遇到乞丐连正眼也懒得瞧一瞧。不是人心不古了,是因为假乞丐太多。假乞丐的可恶,就在于它谋杀良心,谋杀信任,让社会冷漠,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

  因为有了这些贪官,有了这些蛀虫,有了这些巧取豪夺的"富人",就使得富人的整体形象败坏,就使得社会有了一种仇富的心理,也使得所有的富人生存状态恶化。这是一种毒素,深入肌理,慢慢发作,当它形成一种共识,成为集体的潜意识时,所谓勤劳致富,反而成了另类,那么这个社会还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法不治众,一个社会如果从文化上烂掉了,再想让它健康起来就费劲了。

  这也是那些不仁的富人最万恶之处!

  穷人买得起什么

  丛林哲学在商场上是特别有人缘的。商场就是战场,是严酷竞争的地方,你死我活,为了自己活下去,往往就顾不上别人的死活了。

  应该说邪不压正,奸商是人人痛恨的,可是为什么走歪门邪道的人反而有那么大的生存空间?就因为有那么多低端的用户--也就是穷人--为他们埋单。穷人为劣质品埋单,这不仅害了他们自己,还等于是为这些奸商输血,让他们成长壮大。

  那么,穷人能不能不买劣质品呢?不行。他并不是"山猪吃不惯细糠",而是吃不起。比如奶粉,婴儿每天要喝,消耗量极大,数量克扣不了,只能在质量上妥协。同样是奶粉,价格却有天壤之别,进口洋奶粉一袋要卖到几十元,而劣质奶粉却只要几元。一个婴儿如果完全用高质量的奶粉喂养,每月光奶粉费就要上千元,穷人承受得了吗?

  没有经济实力,就只能消费便宜的东西。便宜无好货,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穷人还是要买。从某种意义上说,穷人对便宜货还有种亲切感,只要不是造成很严重的人身伤害,只要还能将就着吃,有总比没有好,至少能够哄哄嘴巴。

  他们甚至是感激劣质品的。

  只要去看看每个城市的夜市和农村的集贸市场,卖的都是些便宜货,大多是劣质商品,但人气却比正规的大商场好得多。为什么?便宜!

  穷人爱买便宜货,不是他们傻,他们贱,是没有办法!

  便宜的东西,必然要压低成本。而成本的构成不仅是在原材料上,还包括购物环境、质量检测等等。以食品为例,按照专家的说法,要基本上达到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成本就需要占到食品本身成本的30%~40%。成本增加必然价格上涨,在许多老百姓还带着弹簧秤上街买菜,大多数消费者对每一角钱都要讨价还价的国情下,穷人能否承受为安全而付出的昂贵价格?

  恐怕很难。所以尽管超市里有"绿色蔬菜",老百姓还是宁愿到农贸市场上去买,知道有农药残留,买回来多洗洗就行了。

本文由江阴人才网http://jiangyin.zgrcjyw.com编辑部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穷人看电视
后一篇:劳心者的价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