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河水色》如水的歌唱(《白河水色》)

(2012-09-01 14:14:07)
标签:

白河水色

白河县

汉江

薅草锣鼓

汉水纤夫

分类: 我看作品

              《白河水色》如水的歌唱

                        ——浅析情景歌舞剧《白河水色》的艺术表现

                            王晓云

清清白石河,三道弯,九道折,人老几辈子,想走舍不得……

随着这样高亢音乐出现的,是白河郊野清新灿烂的景致(背景墙),是封闭剧院里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四时变化、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是人们生出了对于安康白河的诸多想象。是对于灿烂家园的一种相似的情境。

安康白河县尽力打造的大型情景歌舞剧《白河水色》,已策划和演出了好几年的时间,从山乡小镇小场子演到了省会都城的艺术节,从封闭内涵丰富的小县城演到了高速公路开通,四通八达的新县城。《白河水色》经历了白河县城跨世纪的改变,经历了中国类似这样的县域在这个时代无以复加的涅槃改变。

白河县将自己尽力打造的情景歌舞剧定名为《白河水色》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和渊源的。

白河县隶属于安康,而绚烂的中国地图在祖国中部簇拥了一片锦绣的安康!安康位于祖国的中部,浩瀚的秦岭巴山将安康全境高高托起,轻轻依恋,在清新的谷底和盆地间,长江最大一级支流汉江水系清清涟漪。这些江河滋养了重重叠叠的山丘与土地,养育了那么多旖旎灵动的城镇与人群,这其中,就有白河!

白河县位陕西省东南、安康东部,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是真正的秦头楚尾,汉江在此经陕西省流入湖北省,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白河尤属襟喉。”

今日白河县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地形以山脉为主,缺乏平地,这样,自然环境优美,但相对来说,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这种艰苦的环境,反而督促白河诞生了著名的三苦精神,用领导苦抓、干部苦帮、人民苦干的精神武装了全体白河人民的士气,让他们在改革发展的生产环境中创造着火热坚定而有理想的生活。同时,汉江从白河县的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流过,白河县内冷水河与白石河从县西南向东北大致平行流入汉江。白河县曾是汉江流域著名的水路码头,而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饮水工程水源涵养地,白河县是最重要的汉江流经县城之一,这就使得白河县的水,不仅仅是水色秀美那么一种含义,还携带着环保、保护、开创、博大与奉献的精神。

因而,《白河水色》反映的精神生逢其时。

确定下这么一个主题,如何艺术地表现白河精神,表现白河的风土人情,人民疾苦,文化特色,倒也是一个难题。编导人员用了十二个主题分别来反映白河县的生产生活现状,该表现的曲目主题分别为:白河姑娘、童谣、月儿潭之梦、采桑泡、打木瓜、摘樱桃、薅草锣鼓、汉江号子、白河女子驾船来、放竹排、喜嫁、白河水色。

这十二个主题,既相互分散,又笼络为一体,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白河水色》波光潋滟的片段,表现了白河人民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真情实性。

《白河水色》的序章以一个神话传说为主体,在天仙瑶池,也就是白河县城附近的绣屏山顶,每逢中秋节夜晚,有天上的玉女来这里洗浴。后来,王母发现她私自下凡,盗取瑶池玉露,洒进绣屏山的天池。画面在汩汩的水声中和玉女在水边的剪影变幻完成了开端。接着是序章的声音:清清白石河,三道弯,九道折,人老几辈子,想走舍不得……白河县城里,冒出许多泉眼,泉水和天池水一样,温润甘甜,泉水池水都和汉江相通,就因为这水,汉江在这里才更加清纯秀美。这样的开头很好地奠定了主题。水,是白河县的生命之源。

第二个节目《童谣》,用了一段很动人的流传于安康一带的儿歌:哪边高,这边高,哪边矮,这边矮,一升黄豆打几块,打两块,爹一块,妈一块;月儿弯,月儿圆,姐姐梦见月儿潭,绿松石,亮闪闪,月亮照出猫儿眼……童谣,是每个人心中最青春的回忆,时光荏苒,当年的阳光和情景都已不再,但是那动人的儿歌还在,仿佛每一个人类的童年。

童年有梦,那是《月儿潭之梦》。画外音:白河地处巴山深处,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勤劳勇敢的白河人,用智慧和汗水,在大山的皱褶里,垒起了相当于七个万里长城的石坎,铸起三苦精神的丰碑,铸成了大巴山的神奇和瑰丽。这哪里是月儿潭之梦,这简直就是白河之梦,是人类生活落到实处的大地之梦。

与此相似的,还有白河县各种特产以及风俗,如《采桑泡》:慢慢采、细细地摘,莫急莫慌莫摔跤,摔烂了桑泡不要紧,怕只怕,蹭破了皮肉闪坏了腰。《打木瓜》:一棵大树三呀三个叉,三片叶子一呀一个瓜,脱了鞋子爬上树,抱住枝桠摘木瓜,高出远处摘不到,棒棒打来夹子夹。《摘樱桃》:春天来了,樱花开了,樱花谢了,樱桃红了。《薅草锣鼓》:薅草锣鼓打起来,招呼的人嘞,招呼二岸掌赛人,前头掌赛的张果老,后头掌赛的吕洞宾……这些歌词歌曲与舞蹈动作,都那么充满了艺术呈现和田间野趣,真实的生活味道。

这让人反观,白河就是这样的吗?这就是白河的生活吗?的确啊,在秦岭南坡、巴山北麓、汉水之滨,正是农业多种经营的好地方。白河县特产的蚕桑业、木瓜林果产业,在这里得到了富有层次的动感的展现。

接着,就展现了白河那条最著名的汉江,《汉水纤夫》以极富造型感,极富勇敢力度的男子表现了这条河流曾经航运呈现发达的古意。《汉水纤夫》画外音:汉江,在蜿蜒了一千三百多里之后来到白河,在这里,流经陕西的最后一站,流入湖北。至此,汉江已变得丰盈开阔,成熟大气,任那些上下船只,往来穿梭,运载着一个地方的繁华与梦想……

与此相对应的,是更加灵动的《白河女子驾船来》:白河女子驾船来,水作锦与缎,花在江面开,白鹭逐船飞,浪花洗面腮。这简直就不是驾船生活,是画面,是如诗如画,是江山美人。

为了反映水,此后的情景剧,表现了《放竹排》和重头戏《白河水色》两个主题。《放竹排》是清新的民歌:哥在上河放竹排,妹在下河洗蒜薹。《白河水色》是恢弘的乐章:清清的汉江东流过,拐弯的地方叫白河,白河是支沧桑的歌,山高地狭多坎坷,白石河、红石河,期盼诉说,要摆脱贫困庄严承诺,要一个崭新的白河水色……

十二个曲目主题环环相扣,精致连接,表现了白河县最重要的风土人情,风物地产,也表现了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表现了爱与恨,表现了向往与追求,也表现了一种热爱与创造。

在整个曲目行进的过程中,也许舞美不是那样气势恢宏,服装也不是那么精致华丽,但是,白河人民的精髓是深刻地感受到了。热爱水、赞美水、创造水。在水边洗衣沐浴交流,在水边采桑泡、摘木瓜、薅地草,在水边喜嫁、摘樱桃、唱童谣。最后,白河女子驾船来,辉映着波光潋滟的新白河水色。

1874年,俄国军官皮亚·赛特斯基博士在《穿越蒙古与中国的旅行》中写道:我们在汉江右岸的白河县这个小城前面停了船,这是我在中国所看到过的最漂亮的一个城市。它坐落在一个山脚下,就像一个露天剧场那样散布在山坡上,最上端一直延伸到山顶,城的下端则连接汉江的河谷……我走访了这个因完全不对称而显得风景如画的山谷……

表现《白河水色》也许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是以朴素的人民最熟悉最亲切的劳动场面来表现白河的水色与风情,表现白河的奋斗与发展,却是最切合主题,最省力的方式。

《白河水色》保留并渲染着这种艺术的表现,这使这个大型的由当地人民打造受到很多限制演绎的情景剧,它克服了那么多的专业要求,而显得那么朴素,温厚可喜。

当然,《白河水色》并未突破写意、片段的普通中国歌舞剧的表现,而倘若与西方讲故事的经典叙事结合,将抽象的舞蹈语汇融入到切实可感的情节细节之中,这显然更利于观众的领会与接受,更具有传播性。当然,这样的想法要实现还需艰苦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