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陕西靖边波浪谷一日游

标签:
旅游 |
http://s16/mw690/001Vybx7zy7f5ilIbHp1f&690
http://s1/mw690/001Vybx7zy7f5iyixiM20&690
http://s8/mw690/001Vybx7zy7f5nafobB37&690
波浪谷又叫龙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区,位于陕北靖边县东南20公里的龙洲乡。因其处于龙洲盆地中,又以形状如波浪、流水最为特色,可以媲美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最早发现的驴友、摄影者便也称其“波浪谷”,久而久之,波浪谷就传播开来。
龙洲丹霞地貌是目前陕西规模最大的一个红色丹霞地貌景地,当地人称“波浪谷”、“红石峁”,也叫靖边红沙岩峡谷。
这里的景观步道很多,刚好能容纳两个人上下,如果体力允许,只要有景观步道的地方都可以上去看一看,因为它都是围绕的最经典的景点。沿着景观步道可以一直走向谷底,一边走着,伸手便可触摸到两边的红砂岩,是沙亦是岩,有沙的细腻,也有岩的坚硬。
这里的红色砂岩在风雨剥蚀下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姿态和色彩,不同角度、时间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色。在雨后天晴时,红砂岩的色泽会更加鲜艳,同时也会在阳光下形成特殊的光影,景色壮观奇特,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摄影大咖的目光。但景区尚未被开发,为防止人为损坏,主要景致已被围起铁丝网进行了保护。
从上而下看一线天,相机的确和人的眼睛无法比,这么一个高深的幽谷,拍出来成了平面的二维效果。
谷底闫家寨景区,一片室外桃源,有很多当地特色的砍头柳,不规则的分部在谷底,抬眼望去四面是山,有两条通往地面上的景观步道。下面有一个导游说那边的步道稍微有些远,于是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从原路返回。
砍头柳实际就是一种旱柳。陕北这片土地,干旱的气候使树木越来越少,农民过日子离不开树,便大量种植了生长快,易成材的旱柳。旱柳长大了,连根挖,只能指望一回,于是,便有了给旱柳砍头的发明。旱柳的头被砍去了,旱柳并没有死,生长的本能,促使旱柳催生出新芽。这样,人们就可以在保住树木的前提下,从树木的身上取得枝干,用来做车辕,架房
檐,扎篱笆,细小的枝条,还能编筐,烧火……
为了生存,农民也会有各种的方法和各种的智慧在生活中运用,柳树是顽强的,陕北农民的生存意识更加顽强。
路边编柳框的大婶。景区所有的垃圾筐基本都是用柳条编的
http://s2/mw690/001Vybx7zy7f5ilSzqp11&690
各色的柳框配着大婶的小花被,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这个季节南瓜特别多。过去画过南瓜,今天看到这里的南瓜,觉得更美的还是自然的风景。
靖边最有名的特产苦荞和小米,看路边卖杂粮的大叔的样子是不是很自豪。
很久不拍照了,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风景,还会忍不住摆个poss照一张。
午餐是在靖边的小镇吃的羊杂,靖边的羊杂和银川不同,毛肚放的多,且是原汁原味的黑褐色,没有熏过白。里面没有面肺,有羊血,汤很清淡,没有那种浓浓的红羊油,有点羊膻味,味道有时候和人一样,初闻不好,越吃越香。
吃完羊杂走到马路对面,看到一个简洁古朴的小院,小院里有两个土窑洞,小窑洞依山而建,小山不高,因而窑洞也并不高,伸向地下有半米。
透过窗户望进去,一间是厨房兼杂货屋,里面了有一个大灶台和很多的农用工具。另一间应该算是卧室了,里面有一个大炕和一张很陈旧的木桌子,看着这过于简陋的陈设,应该是临时住所。
http://s11/mw690/001Vybx7zy7f5ilo2lI5a&690
窑洞里破旧不堪,小院儿倒是很干净,有一块地,长满了绿油油的小白菜,旁边还有一棵长的很高的植物,开的花酷似小菊花,我们我们猜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婆婆走过来,告诉我们,那是洋姜,也叫菊姜,难怪开花和菊花很像,好厉害的婆婆,姜还是老的辣。
小院儿里有一对正在洗羊杂的老乡,我好奇的问起和窑洞有关的所有故事,老乡告诉我们,陕北属于黄土高原丘陵的沟壑区,无论是城镇或乡村,直到今天,窑洞仍是人们最主要的居住形式,陕北窑洞都是靠山土窑 ,土窑洞省工省力,冬暖夏凉, 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他们还告诉我们,修建新窑洞有不少讲究,首先是要找人看风水,择地形,选择挖窑洞地方的土质十分重要, 必须是粘土,窑洞要面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我很惊诧,虽然是农民,却对易经的风水文化,掌握和运用的如此到位。
http://s4/mw690/001Vybx7zy7f5mlxHBp03&690
在波浪谷游玩了两个小时,下午5点出了景区,踏上了返程的路。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战战兢兢的出了山,天色开始暗了下来,一路不敢耽搁,终于在晚上9点半安全到家。
http://s3/mw690/001Vybx7zy7f5iypuuub2&690
http://s5/mw690/001Vybx7zy7f5izRBIw64&690
晒晒本次四人旅游账单:
车费:100
餐费:100
过路费:免
门票:无
应该算是一次经济又实惠的一日游了。